几何因素对涡轮过渡段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几何因素对涡轮过渡段性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航空发动机 涡轮过渡段 几何因素 长高比 面积比 扩张角 数值模拟 试验测量
【摘要】:为研究涡轮过渡段几何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采用参数化方法进行过渡段子午流面造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过渡段性能进行计算分析,同时借助试验结果予以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长高比、扩张角会影响过渡段壁面曲率变化,大长高比、小扩张角过渡段扩压效果较好;相对于长高比、面积比,扩张角对过渡段总压恢复系数影响最大;进出口面积比直接影响过渡段扩压程度,但对过渡段总压损失影响较小;面积比增大18%,静压升系数最大可增加90%。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涡轮过渡段 几何因素 长高比 面积比 扩张角 数值模拟 试验测量
【分类号】:V235.1
【正文快照】: 1引言现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通常采用高转速和小轮毂比设计,以使核心机尺寸更小、质量更轻。对于连接高、低压涡轮的过渡段,涵道比增大必然导致其扩张角增加,同时其壁面曲率与面积比分布也必然随之改变。长高比、面积比和扩张角是过渡段设计中最重要的三个几何参数,决定着过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明;过渡段的设计与施工[J];铁道建筑;2002年08期
2 况成明;青藏铁路过渡段设计与施工[J];铁道建筑技术;2003年S1期
3 李轶群;;路基与桥梁过渡段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陈功;;铁路工程桥涵过渡段施工质量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1期
5 赵广武;;过渡段施工质量的监理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23期
6 陈艳茹;杨勃;;沈丹客专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浅析[J];土工基础;2012年04期
7 N.维特;V.V.奇兰吉维;王世夏;;明渠过渡段的合理设计方法[J];华水科技情报;1984年02期
8 黄志洵,李天舒,杨青山;采用指数曲面过渡段的新型横电磁传输室(英文)[J];计量学报;1992年02期
9 赖正金;丁月华;;道路与桥梁过渡段的施工质量与整改措施[J];江西建材;2013年06期
10 倪开伟;;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小平;;城市轨道过渡段的设计[A];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魏雄标;高瑞力;;海洋固定平台过渡段安装技术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淑萍;;浅谈公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技术[A];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王世晓;周小林;;海口港二期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A];海南省公路学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9年
5 魏雄标;高瑞力;;海洋固定平台过渡段安装技术分析[A];2007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茅进宇;吴跃东;;高速公路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刘婕;;浅议路、桥(涵、通道)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鸿儒;张静;刘建坤;侯永峰;;铁路路基与箱涵过渡段的现场动力试验[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王永全;侯大军;;关于公路超高设置的相关探讨[A];浙江公路(2013年第4期总第4期)[C];2013年
10 胡柱奎;;铁路客运专线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试验研究[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闫建刚 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桥涵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技术探讨[N];科学导报;2009年
2 邱树成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市孔子中学;静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密集过渡段路基动力试验与仿真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2 巢万里;高速公路桥隧过渡段力学行为与动力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李献民;高速铁路加筋过渡段静动力特性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陈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堤地基差异沉降传递规律及过渡段动力学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潇;框架结构整体移位中天然地基过渡段沉降规律模拟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2 王小韬;轨道过渡段动不平顺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龚风华;武广客运专线过渡段沉降分析与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金才勇;高速公路地基处理过渡段沉降监测与计算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王平;地铁典型减振轨道过渡段动力特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张协崇;客运专线涵—涵过渡段动力特性试验研究及仿真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7 于建平;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过渡段动力性能分析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童发明;高速铁路相邻涵洞间过渡段路基动力响应相互影响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9 田艳娟;基于安全性能的隧道出入口过渡段沥青路面表面功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王浩宇;高速铁路无砟有砟过渡段优化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04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004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