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航现役飞行员体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06:46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航现役飞行员体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民用航空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民航客货运输航班增多、生产运营任务加重,飞行员几乎都在超负荷状态下工作,身体透支现象严重,导致飞行员生物钟紊乱、抗飞行疲劳能力降低,体重超标、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职业病患者日益增多,且偶尔有意识丧失和猝死现象发生。种种迹象表明,飞行员体能下降趋势明显,已对飞行安全和我国民航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本研究以民航现役飞行员体能现状调查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统计分析法,通过对国内10家航空公司的224名现役民航飞行员的体能进行测试和调查问卷发放,参照《中国民用航空人员医学标准》、《飞行人员体育锻炼办法和锻炼标准》对测试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了解和掌握我国各年龄阶段飞行员真实的体能水平,探寻我国民航现役飞行员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发展和提升我国民航现役飞行员体能的相关对策措施。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所测数据表明:民航现役飞行员的体能被评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分别为25.0%、37.1%、30.3%、7.6%,体能总况较好。2.测试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体能状况呈“马鞍形”发展趋势,即体能评价状况随年龄的增长出现“中间低、两头高”现象;各年龄段体能评价的优良率都较高,但有17人不及格,作为飞行员这是不应该出现的现象。飞行员的体能不达标,可能对飞行安全存在一定影响,航空公司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3.民航飞行员体型匀称,体重随着年龄增长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心肺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0-44岁年龄段的飞行员身体机能及格率较低;上肢力量、反应灵敏能力较强,但前庭耐力较弱,说明我国民航现役飞行员缺乏必要的专项体能训练。4.各航空公司未设置专门的体能训练管理部门,也未制定相关的措施督促飞行员自觉参与体能训练。民航飞行员自航校毕业参加工作后,飞行任务繁重且飞行时间不固定,飞行员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和科学性还有待提高。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1.相关部门针对飞行员体能评价呈“中间低、两边高”的现象,应重点解决好35-39和40-44岁年龄段飞行员的体能问题,对40—44岁飞行员体能下降幅度过大的问题做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开展飞行员体能复训,提高整体体能水平。2.各航空公司加强对飞行员队伍的管理,合理、科学的安排飞行工作量;完善飞行员体能达标测试相关制度,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与飞行员的飞行生涯和业绩考核、航空公司的经营管理紧密结合。3.航空公司应结合自身情况配置体能训练的管理部门,建立飞行员体能训练培训和监督机制;引进专业的体能教员,创新体能训练方法,加大督促飞行员体能训练的力度。同时,还要提升现役飞行员自我训练的能力。4.飞行院校应从终身体育锻炼的角度出发,设计开发有利于飞行员保持和增进体能水平的体育项目,实现其体能“学校-单位-家庭”的有效衔接、长效保持;飞行员个人也应该全面树立正确的体能训练观和终身训练意识,充分认识到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能素质的重要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飞行员 体能 现状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851.3;G804.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前言10-11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研究目的11
- 1.3 研究意义11
- 2 文献综述11-15
- 2.1 关于体能概念的研究11-14
- 2.2 关于飞行员体能的研究14-15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5-20
- 3.1 研究对象15-16
- 3.2 研究方法16-20
- 3.2.1 文献资料法16
- 3.2.2 问卷调查法16-17
- 3.2.3 专家访谈法17
- 3.2.4 测试法17-20
- 3.2.5 统计分析法20
- 4 结果与分析20-42
- 4.1 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20-23
- 4.1.1 体能、飞行员体能的界定20
- 4.1.2 飞行员体能的分类20-21
- 4.1.3 飞行员体能的需求特征21-22
- 4.1.4 体能效果与飞行技能形成的相关性22-23
- 4.2 我国民航现役飞行员体能现状23-37
- 4.2.1 民航现役飞行员体能测试结果23
- 4.2.2 民航现役飞行员体能综合评价23-37
- 4.3 影响我国民航飞行员体能的主要因素37-40
- 4.3.1 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37-38
- 4.3.2 管理机制缺乏38-39
- 4.3.3 训练专项性和科学性不强39
- 4.3.4 主观能动性较差39-40
- 4.4 我国民航现役飞行员体能训练的对策40-42
- 4.4.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40
- 4.4.2 引进人才,加强培训40-41
- 4.4.3 夯实基础,,强化专项41
- 4.4.4 加大投入,双项齐抓41
- 4.4.5 科学训练,守正出新41-42
- 5 结论与建议42-43
- 5.1 结论42
- 5.2 建议42-43
- 6.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附件一46-48
- 附件二48-49
- 附件三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勋;中国民航改革强势起飞[J];国际航空;2002年03期
2 王志琴;;民航重组,票价是升还是降?[J];企业导报;2002年12期
3 邓聿文;民航的问题在哪里?[J];金融信息参考;2005年01期
4 孙德富;;民航实施人才强业战略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民用航空;2006年09期
5 徐晓荣;;民航安防管理平台市场前景展望[J];中国安防;2010年10期
6 林晨 ,王晓光;中国民航:沉重的起飞[J];w芸
本文编号:1011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01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