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助推器可控安全回收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运载火箭助推器可控安全回收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火箭助推器 大型翼伞 可控安全回收 归航控制
【摘要】: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助推器与芯级分离后会自由落地,对落区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隐患,制约了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与优化。为解决残骸落区安全问题,论文对助推器可控安全回收系统总体设计、大型翼伞设计、助推器再入动力学及姿态分析等技术开展深入研究。采用Navier-Stokes方程和Chimera/Overset方法对助推器分离后的再入段气动特性进行分析,并对分离后的再入运动姿态进行仿真计算;针对结构整体承载较为苛刻的助推器自由落体再入阶段及助推器着陆阶段进行了结构承载特点及破坏形式的分析。分析了运载火箭助推器翼伞回收系统的组成,给出了翼伞回收系统的设计方案,建立了翼伞的动力学模型,对大型翼伞设计技术、大型翼伞伺服操控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回收系统在助推器上的布局优化及助推器头锥分离系统设计方案,并分析了翼伞回收系统对火箭运载能力影响以及对分离能源冲量和对箭体结构强度的附加要求。运载火箭助推器安全可控回收技术可解决助推器落区安全问题,为后续形成运载火箭分离体安全可控回收能力奠定技术基础。
【关键词】:火箭助推器 大型翼伞 可控安全回收 归航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5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13-14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14-15
- 第2章 助推器可控安全回收系统总体技术研究15-39
- 2.1 引言15
- 2.2 助推器数学模型15-19
- 2.2.1 基本定义15-17
- 2.2.2 动力学方程17-19
- 2.2.3 运动学方程19
- 2.3 助推器分离后的气动特性分析19-23
- 2.3.1 定常分析结果20-21
- 2.3.2 非定常分析结果21-23
- 2.4 助推器分离后再入过程运动姿态分析23-27
- 2.4.1 采用定常气动数据的姿态仿真分析结果23-25
- 2.4.2 非定常仿真分析结果25-27
- 2.5 助推器再入安全性研究27-38
- 2.5.1 自由落体降落阶段气动载荷分析27-35
- 2.5.2 着陆阶段结构完整性分析35-38
- 2.6 本章小结38-39
- 第3章 助推器回收用大型降落伞系统方案研究39-65
- 3.1 引言39
- 3.2 回收系统组成39-41
- 3.2.1 降落伞分系统40
- 3.2.2 回收控制分系统40
- 3.2.3 归航控制分系统40
- 3.2.4 火控分系统40
- 3.2.5 结构机构分系统40-41
- 3.3 回收系统工作程序41-42
- 3.4 大型机动降落伞总体方案42-52
- 3.4.1 系统组成42-43
- 3.4.2 系统方案43-46
- 3.4.3 翼伞动力学模型46-52
- 3.5 回收控制分系统52-55
- 3.5.1 控制方法选取53-54
- 3.5.2 系统组成54-55
- 3.5.3 工作程序启动及执行55
- 3.6 归航控制分系统55-64
- 3.6.1 定点归航策略及系统性能指标55-57
- 3.6.2 系统组成及方案57
- 3.6.3 工作原理57-58
- 3.6.4 控制子系统方案设计58-59
- 3.6.5 伺服操作子系统59-60
- 3.6.6 供配电子系统60-61
- 3.6.7 软件设计61-63
- 3.6.8 助推器安全可控回收大型翼伞开伞程序63-64
- 3.7 本章小结64-65
- 第4章 助推器可控安全回收对火箭影响分析65-75
- 4.1 引言65
- 4.2 箭体结构系统65-73
- 4.2.1 新增回收系统安装结构65-67
- 4.2.2 新增助推器头锥分离系统67-73
- 4.3 对火箭运载能力的影响73-74
- 4.4 本章小结74-75
- 结论75-76
- 参考文献76-81
- 致谢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良春;蒲志刚;唐波;;翼伞空投操纵绳拉动过程中的位置解算[J];包装工程;2009年12期
2 张俊韬;侯中喜;;动力翼伞系统纵向动力学建模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0年11期
3 朱旭;曹义华;;翼伞平面形状对翼伞气动性能的影响[J];航空学报;2011年11期
4 韩雅慧;杨春信;肖华军;徐晓东;杨雪松;陈猛;;翼伞精确空投系统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J];兵工自动化;2012年07期
5 张春;曹义华;;基于弱耦合的翼伞气动变形数值模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6 赵祖虎;大型冲压翼伞空投试验[J];航天返回与遥感;1995年01期
7 顾正铭;当今翼伞技术的发展[J];航天返回与遥感;1997年01期
8 葛玉君;可控翼伞、返回舱组合体滑翔性能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1998年02期
9 贺卫亮;利用风洞试验研究冲压翼伞的升阻特性[J];航空学报;1999年S1期
10 张晓今,秦子增,马海亮,葛玉君;可控翼伞回收系统运动特性仿真研究进展[J];宇航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余刚;言金;;翼伞动力学建模与特性分析[A];面向航空试验测试技术——2013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胡兴旺;;动力翼伞气动力特性分析及系统设计[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3 余刚;言金;;翼伞空投系统九自由度建模与动力学特性分析[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航空发展——2013首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吕智慧;吴世通;;无人机用翼伞手动归航控制的可视化仿真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冯炜;贺卫亮;;采用拉格朗方法的伞翼飞行器动力学仿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刘琦;陈猛;庞桂林;贺喜;;基于PID控制的翼伞归航技术研究[A];探索 创新 交流——第五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第5集)[C];2012年
7 刘琦;;精确空投导航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灿萍 刘兰徽;航宇遥控动力翼伞试飞成功[N];中国航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熊菁;翼伞系统动力学与归航方案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2 高海涛;翼伞系统自主归航航迹规划与控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志超;小型冲压翼伞动力学建模与归航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李聃;运载火箭助推器可控安全回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冯云明;翼伞设计及其气动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郑成;翼伞飞行运动建模与翼伞空投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焦亮;基于翼伞空投机器人系统的自主归航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6 贺建平;风筝发电机翼伞姿态控制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冉兴隆;高空风能发电牵引翼伞动力学与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张俊韬;新型超压翼伞特性分析与控制系统初步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谢亚荣;空投任务下翼伞建模与飞行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23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023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