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8钛合金热成形包铁性能及阳极氧化工艺研究
本文关键词:TB8钛合金热成形包铁性能及阳极氧化工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TB8钛合金 桨叶包铁 残余应力 激光焊接 阳极氧化 粘结性能 疲劳性能
【摘要】:前缘包铁的作用是保护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提高其抗砂石和抗冲击能力。包铁与复合材料桨叶进行粘结装配时,包铁的选材及表面处理工艺直接影响到复合材料桨叶胶结的持久性。TB8钛合金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与复合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是复合材料桨叶包铁材料的理想选择。本文以TB8钛合金热成形包铁及其阳极氧化处理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TB8钛合金热成形包铁与不锈钢包铁的残余应力,采用激光焊接将TB8钛合金包铁进行对接,对TB8钛合金进行阳极氧化表面处理,以提高其粘结性能,并分析阳极氧化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小孔法对TB8钛合金热成形包铁与不锈钢包铁的残余应力进行测试,TB8钛合金热成形包铁残余应力的最大值比不锈钢包铁的小,并且TB8钛合金包铁残余应力分布的均匀性比304不锈钢好。对TB8钛合金进行不同工艺参数激光焊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TB8钛合金具有很好的焊接性能,将TB8钛合金热成形包铁进行激光对接,从而满足了实际应用所需的尺寸,达到包铁分段成形的工艺要求。研究了不同厚度TB8钛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粘结性能与表面形貌、相组成、润湿性及粗糙度的关系。阳极氧化处理后,TB8钛合金表面形成一层1~4μm厚的阳极氧化膜,氧化膜表面具有微纳多孔的粗糙结构,同时具有较高的润湿性,阳极氧化膜主要由金红石型和锐钛型TiO2混合晶体组成。当氧化膜厚度为3μm时,可获得最大粘结强度为19.6 MPa,相对于母材提高了88.5%,同时,水接触角为43.2°,相对于其母材减少了56.1%,粗糙度为2.14μm,相对于母材提高了137.8%。对TB8钛合金薄板母材及经过阳极氧化处理的试样进行疲劳性能测试对比,研究了以酒石酸钠为成膜剂的TB8钛合金薄板阳极氧化疲劳断裂机理。阳极氧化处理,有效去除了表面缺陷,降低了裂纹源的萌生及疲劳裂纹的扩展速率,使疲劳条纹更加均匀细致,在疲劳寿命为1×10~5次下,疲劳强度相对于母材平均提高了44%左右。
【关键词】:TB8钛合金 桨叶包铁 残余应力 激光焊接 阳极氧化 粘结性能 疲劳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4
- 第一章 绪论14-26
- 1.1 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包铁的性能要求14-15
- 1.2 TB8钛合金及板材热成形工艺15-17
- 1.2.1 TB8钛合金特点及应用15-16
- 1.2.2 钛合金板材成形工艺16-17
- 1.3 残余应力对结构件性能的影响17-19
- 1.4 钛合金焊接技术19-20
- 1.5 钛合金胶接表面处理方法20-21
- 1.6 阳极氧化表面处理工艺21-23
- 1.7 表面处理对疲劳性能的影响23-24
- 1.8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24-26
- 第二章 TB8钛合金与不锈钢包铁残余应力对比分析26-36
- 2.1 试验材料的准备26-28
- 2.2 小孔法测试残余应力试验原理28-29
- 2.3 残余应力测试设备29-30
- 2.4 包铁残余应力测试30-32
- 2.5 包铁残余应力试验结果分析32-36
- 第三章 TB8钛合金热成形包铁激光焊接试验36-42
- 3.1 激光焊接试验设备36-37
- 3.2 焊前处理37
- 3.3 TB8钛合金激光对接试验37-39
- 3.4 包铁激光焊接工艺试验39-42
- 3.4.1 包铁焊接夹具设计39-40
- 3.4.2 包铁激光焊接40-41
- 3.4.3 包铁激光焊接结果分析41-42
- 第四章 阳极氧化膜厚度对TB8钛合金粘接性能的影响42-52
- 4.1 试验方法42-44
- 4.1.1 阳极氧化膜的制备42
- 4.1.2 剪切强度测试42-43
- 4.1.3 阳极氧化膜的表征方法43-44
- 4.2 阳极氧化的电流时间变化44-45
- 4.3 不同厚度阳极氧化膜形貌45-46
- 4.4 阳极氧化膜的相组成及成分46-47
- 4.5 粘结性能47-48
- 4.6 阳极氧化膜对水的润湿性能48-49
- 4.7 阳极氧化膜的粗糙度49-52
- 第五章 阳极氧化处理对TB8钛合金薄板疲劳性能的影响52-60
- 5.1 试样的制备与试验方法52-53
- 5.1.1 试样的制备52-53
- 5.1.2 试验方法53
- 5.2 阳极氧化膜的形貌53-54
- 5.3 阳极氧化膜的相组成及成分54-56
- 5.4 阳极氧化对拉伸性能的影响56
- 5.5 阳极氧化对疲劳性能的影响56-58
- 5.6 疲劳断口形貌分析58-60
- 5.6.1 典型疲劳源附近断口形貌58-59
- 5.6.2 典型疲劳扩展区及瞬断区形貌59-60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0-62
- 6.1 总结60
- 6.2 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明明;李敏;武清;顾轶卓;张佐光;;温度条件对碳纤维上浆剂与双马树脂反应及其复合材料界面粘结的影响[J];航空学报;2014年09期
2 徐飞;潘蕾;白云瑞;曹佳梦;陶杰;陶海军;蔡雷;;钛表面阳极氧化处理对TA2/聚醚醚酮(PEEK)粘结性能的影响[J];航空学报;2014年06期
3 王仁智;;金属材料的喷丸强化原理及其强化机理综述[J];中国表面工程;2012年06期
4 高淑春;李玉海;张路宁;万智来;;TA2纯钛H_3PO_4溶液阳极氧化着色膜的表征和电化学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年06期
5 张利军;田军强;常辉;薛祥义;张丰收;;β21S超高强钛合金性能试验研究[J];中国材料进展;2011年11期
6 王仁智;;工程金属材料/零件的表面完整性及其断裂抗力[J];中国表面工程;2011年05期
7 李瑞鸿;刘道新;张炜;李轩;乔明杰;夏明莉;;喷丸强化与表面完整性对300M钢疲劳性能的影响[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09期
8 曲春艳;李琳;王德志;;钛合金胶接表面处理研究[J];材料工程;2010年12期
9 王仁智;姜传海;;圆柱螺旋弹簧的正断/切断型疲劳断裂模式与提高其疲劳断裂抗力的途径[J];中国表面工程;2010年06期
10 刘明辉;翁端;蔡健平;张晓云;;钛合金耐磨阳极氧化膜层结构和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09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申发兰;TA15钛合金高温变形规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24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02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