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带状弹簧的薄膜主镜支撑及自展开机构的设计与检测
本文关键词:基于带状弹簧的薄膜主镜支撑及自展开机构的设计与检测
更多相关文章: 自展开机构 带状弹簧 应变能分析 模态分析 PSD位置传感器 重复定位精度
【摘要】:目前,展开机构在航空、航天领域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可展开望远镜由于发射时所占体积小,发射成本低,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带状弹簧的薄膜主镜支撑自展开机构,该机构以薄膜光子筛为衍射元件,该机构压缩后所占体积较小,可以应用于微卫星平台。在卫星发射过程中,带状弹簧压缩,机构处于压缩状态,当达到预定轨道后,机构在地面指令控制作用下自动展开,进入工作状态。这种自展开衍射望远镜系统具有大口径、高分辨率、结构轻量化、空间可展开、公差要求低、易复制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建立基于带状弹簧的自展开机构的三维模型,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对动力元件带状弹簧的卷曲应变能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带状弹簧的厚度与向心角。对薄膜主镜进行静力学分析,其面外变形量最大为3.26?m,满足光程差小于?/10,满足精度要求。对机构整体进行模态分析,得到机构基频为17.3Hz,可以预测展开后机构的动态特性,发现自展开机构的薄弱环节出现在带状弹簧处,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然后提出一种测量薄膜主镜重复定位精度的方法,即检测薄膜主镜六自由度变化量。该测量系统基于位置敏感探测器(PSD),包含三个半导体激光器、三个小反射镜、三个PSD传感器,利用光线追迹方法推导了影响薄膜主镜失调量与PSD输出值的方程组。最后进行机构的压缩、展开实验,观察其展开效果,并通过实验装置测量薄膜主镜的六自由度变化量,验证其失调量大小是否满足衍射成像系统的要求。
【关键词】:自展开机构 带状弹簧 应变能分析 模态分析 PSD位置传感器 重复定位精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42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2
- 1.2 航天领域已有的可展开机构12-15
- 1.3 展开望远镜新的结构形式15-17
- 1.4 衍射望远镜发展现状17-21
- 1.5 本文主要工作21-22
- 第2章 基于带状弹簧的自展开机构设计22-30
- 2.1 自展开机构工作原理22-25
- 2.1.1 基于带状弹簧的自展开机构工作原理22-23
- 2.1.2 约束/释放机制的设计23-25
- 2.2 自展开机构结构设计25-29
- 2.2.1 机构重要组件的设计25-28
- 2.2.2 检测装置设计28-29
- 2.3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 基于带状弹簧的自展开机构力学分析30-46
- 3.1 薄膜主镜设计与分析30-32
- 3.2 带状弹簧应变能分析32-38
- 3.2.1 各向同性材料本构关系32-34
- 3.2.2 弯曲应变能与拉伸应变能34-38
- 3.3 自展开机构展开后的模态分析38-40
- 3.4 有限元法求解系统固有频率40-44
- 3.4.1 利用有限元软件求解系统固有频率的步骤40-41
- 3.4.2 基于带状弹簧自展开机构的模态分析41-44
- 3.5 本章小结44-46
- 第4章 自展开机构重复定位精度计算原理46-56
- 4.1 位置敏感探测器(PSD)46-48
- 4.1.1 PSD工作原理与应用46-47
- 4.1.2 PSD的主要性能参数47-48
- 4.2 薄膜主镜失调量测量方案设计48-50
- 4.2.1 测量方案设计48-49
- 4.2.2 测量方案分析49-50
- 4.3 薄膜主镜失调量计算方法50-54
- 4.4 本章小结54-56
- 第5章 实验验证56-66
- 5.1 带状弹簧参数的选择56-59
- 5.1.1 带状弹簧卷曲过程有限元数值模拟56
- 5.1.2 带状弹簧应变能影响因素56-59
- 5.2 基于带状弹簧的自展开机构的展开实验59-62
- 5.2.1 实验装置59-60
- 5.2.2 展开实验60-62
- 5.3 薄膜主镜失调量测量实验62-65
- 5.4 本章小结65-66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6-70
-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之处66-67
- 6.2 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展望67-70
- 参考文献70-74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74-75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75-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俊峰;张林波;任戈;;1.3m主镜的支承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10期
2 王洋;张景旭;;大口径望远镜主镜支撑优化分析[J];光电工程;2009年01期
3 王相京;陈结祥;张毅;涂碧海;赵平建;刘建国;;空间主镜制备方法[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9年02期
4 周超;王志;赵勇志;王志臣;王槐;;地基望远镜主镜支撑性能分析[J];光电工程;2011年09期
5 马品仲;;大型望远镜主镜方案设计[J];应用光学;1993年02期
6 吴清文,卢锷,王家骐,牛晓明;主镜稳定温度场特性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1996年06期
7 赵鹏,吴清文,卢锷,王家骐;航天相机主镜热特性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1997年06期
8 冯树龙,张新,翁志成,丛小杰;大口径平背形主镜支撑方式的选择[J];光学技术;2004年06期
9 张俊;鲜浩;贺元兴;饶长辉;;望远镜主镜温度场理论计算及主镜视宁度分析[J];光学学报;2012年10期
10 薛向尧;高云国;;卫星激光测距中主镜柔性支撑结构设计及分析[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涛;唐杰;宋立维;;金属红外主镜的支撑和优化设计[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董冰;俞信;张晓芳;王姗姗;;能动薄主镜波前校正的功率谱密度评价方法[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飞;张景旭;;大口径望远镜主镜中心定位机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宋贺伦;鲜浩;姜文汉;王胜千;;干涉系统在拼接主镜共相位检测上的应用[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宝刚;董磊;林旭东;;傅里叶望远镜外场实验系统拼接主镜[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富国;;温度和支撑方式对1.2米SiC主镜面形的影响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董吉洪;李延春;王海萍;;空间遥感器中大口径SiC主镜的轻量化设计与优化[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洋;张景旭;杨飞;;大口径望远镜主镜支撑结构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B 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专题)[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房琳琳;NASA大胆谋划20年后的太空研究[N];科技日报;2014年
2 于莘明;技师的伤势牵动着专家的心[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祥意;4mSiC轻量化主镜的热控系统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范磊;2m级地基望远镜SiC主镜轻量化设计及支撑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3 伦宝利;大口径天文光学望远镜主镜镀膜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13年
4 陈夫林;620mm弯月形薄镜主动支撑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5 张俊;蜂窝镜温度与镜面视宁度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尚;1.2m地基主反射镜变方位支撑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2 刘博婷;大口径望远镜主镜位置检测与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冯善辉;基于带状弹簧的薄膜主镜支撑及自展开机构的设计与检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4 刘宏伟;基于有限元法的空间相机主镜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5 张东阁;1m主镜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6 李成明;大口径望远镜主镜侧支撑结构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7 刘婷毓;1.23m SiC轻量化主镜柔性支撑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8 朱爱敏;全息校正望远镜主镜像差的机理及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金平;位标器主镜测试系统设计与调试[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王洪桥;基于主动支撑技术的薄主镜低阶面形误差校正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4年
,本文编号:1056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056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