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MIMO-OFDM系统脉冲干扰抑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MIMO-OFDM系统脉冲干扰抑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L频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1 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 测距仪 独立分量分析
【摘要】:L波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1(L-DACS1)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主要提供航空器与地面基站间高速语音与数据通信服务。由于L波段频谱资源匮乏,L-DACS1系统以内嵌方式部署在测距仪(DME)工作信道间,不可避免的导致DME脉冲信号干扰L-DACS1系统OFDM接收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论文借助MIMO-OFDM模型提出基于独立分量分析(ICA)的测距仪脉冲干扰抑制方法。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介绍L-DACS1系统物理层特征参数、帧结构以及前向链路系统模型。其次,根据L-DACS1协议规范,以及DME工作原理,利用Matlab建立DME干扰OFDM接收机仿真模型,通过实验详细分析DME对L-DACS1系统产生的干扰。最后,本文建立MIMO-OFDM接收机测距仪脉冲干扰抑制模型,将干扰抑制问题转化为盲源分离问题。根据L-DACS1接收机接收信号在频域的线性混合性质,利用ICA-only算法分离OFDM信号与DME脉冲干扰信号。针对ICA分离后的模糊性问题,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基于训练序列的去模糊方法和基于编码的去模糊方法,实现了OFDM信号的识别、提取以及恢复。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在信道信息完全未知的情况下,有效抑制测距仪脉冲干扰,显著提高L-DACS1系统通信链路的可靠性。
【关键词】:L频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1 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 测距仪 独立分量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43.1;V351.36;TN919.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16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15-16
- 第二章L-DACS1系统16-28
- 2.1 L-DACS1系统概述16-18
- 2.2 物理层OFDM参数18-19
- 2.3 信号帧结构19-24
- 2.3.1 前向链路帧结构19-22
- 2.3.2 反向链路帧结构22-24
- 2.4 前向链路系统模型24-27
- 2.4.1 RS编码24-25
- 2.4.2 卷积编码25
- 2.4.3 交织器25-26
- 2.4.4 调制器26
- 2.4.5 脉冲成型26-27
- 2.5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测距仪脉冲干扰系统28-36
- 3.1 测距仪脉冲干扰模型28-31
- 3.1.1 测距仪工作原理28-29
- 3.1.2 测距仪信号模型29-31
- 3.2 测距仪对L-DACS1系统的干扰分析31-34
- 3.3 干扰效果仿真34-35
- 3.3.1 AWGN信道干扰效果仿真34
- 3.3.2 多径信道干扰效果仿真34-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独立分量分析理论及算法36-48
- 4.1 独立分量分析理论36-40
- 4.1.1 ICA的数学模型36-37
- 4.1.2 ICA的模糊性37-38
- 4.1.3 ICA的预处理38-40
- 4.2 独立分量分析算法40-45
- 4.2.1 JADE算法41-43
- 4.2.2 FastICA算法43-45
- 4.3 JADE算法仿真45-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基于ICA的测距仪脉冲干扰抑制方法48-65
- 5.1 MIMO-OFDM技术48-51
- 5.2 基于ICA的测距仪干扰抑制算法51-59
- 5.2.1 基于ICA的测距仪干扰抑制模型51-54
- 5.2.2 基于训练序列的去模糊方法54-56
- 5.2.3 基于线性编码的去模糊方法56-59
- 5.3 计算机仿真59-64
- 5.3.1 仿真环境及参数设置59-60
- 5.3.2 DME干扰抑制效果60
- 5.3.3 基于训练序列的去模糊方法仿真60-61
- 5.3.4 基于线性编码的去模糊方法仿真61-62
- 5.3.5 去模糊方法对系统差错性能的影响62-63
- 5.3.6 接收天线数目对系统差错性能的影响63
- 5.3.7 DME干扰源数目对系统差错性能的影响63-64
- 5.4 本章小结64-65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5-66
- 6.1 论文总结65
- 6.2 研究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69
- 致谢69-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乃秋,毛慧和,徐登华;一种新型脉冲干扰抑制电路[J];高电压技术;1996年02期
2 左建国;超声探伤中的脉冲干扰噪声及其消除方法[J];无损探伤;1998年03期
3 黄巍;廖明夫;杨伸记;;旋转机械振动测试脉冲干扰的幅值倾角双判据滤波法[J];测控技术;2008年08期
4 覃振江;王昌宝;毕大庆;;脉冲干扰对超宽带通信干扰效果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1年10期
5 王晓霞,孙书星,马殿光;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信号中周期脉冲干扰的抑制[J];变压器;2002年S1期
6 冯熳;李铜川;吴乐南;;EBPSK系统抗脉冲干扰性能研究[J];现代雷达;2010年04期
7 方伟;王文益;卢丹;胡铁乔;;机载导航设备中基于自适应对消的DME脉冲干扰抑制方法[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8 周倩;王祖林;何善宝;郭旭静;;脉冲干扰下的星间扩频码域并行捕获性能研究[J];航天控制;2010年05期
9 孙龙祥;羌洪发;;高重频脉冲干扰技术探索[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周力行,李卫国,陈允平;基于混沌控制的局部放电周期性脉冲干扰抑制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安邦;朱楠;王R,
本文编号:1084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08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