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航行器低速斜入水运动规律

发布时间:2017-10-24 03:42

  本文关键词:航行器低速斜入水运动规律


  更多相关文章: 入水运动 动力学模型 理论模型求解 弹道 姿态


【摘要】:针对介质跨越航行器控制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空中控制水下非控的单一控制策略;为了分析航行器非控状态下斜入水运动的规律,构建了航行器低速入水动力学模型,并分别使用数值仿真方法和理论模型求解方法进行同一条件下的航行体入水运动仿真,通过对2种方法的仿真结果对比验证本文所构建航行体斜入水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利用构建的入水动力学模型,分别对不同初始速度、角度、攻角条件下的入水过程进行了运动状态仿真并分析,得出了航行体在入水运动过程中的姿态位置变化规律。此入水规律将指导介质跨越航行器后续的水下航行、进而出水的一系列研究。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武警工程大学装备工程学院;空军航空大学飞行教官训练基地;
【关键词】入水运动 动力学模型 理论模型求解 弹道 姿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41905,61502534)~~
【分类号】:U661;V219
【正文快照】: 网络出版地址:www.cnki.net/kcms/detail/11.2625.V.20160630.0904.002.html引用格式:李永利,冯金富,齐铎,等.航行器低速斜入水运动规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42(12):2698-2708.LI Y L,FENG J F,QI D,et al.Movement rule of a vehicle obliquely water-entry at low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光;施瑶;杜晓旭;黄桥高;;驻留航行器沉底稳定性的数值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2 刘海军,,徐德民,高新;确定航行器组成部分的设计要求[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3 刘海军,徐德民,高新,王崇伟;用递层分析法确定水下自主航行器的设计要求[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4 ;智慧岛[J];现代舰船;2005年12期

5 朱珉虎;;中国科学院最新科技成果——飞鳐水面航行器[J];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2002年05期

6 朱珉虎;飞鳐水面航行器[J];船舶;2002年03期

7 宁涛;党建军;陈伟华;;水下高速航行器壳体联结强度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08期

8 傅金祝;;甚浅水使用的UUV系统[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09年03期

9 汤浩;罗凯;李代金;;水下超高速航行器首舵控制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年08期

10 罗凯;段鹏;高亚强;;一种新型的超空泡航行器流体动力布局[J];计算机仿真;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力平;康顺;;基于FINE/Marine的水面高速航行器的水动力数值模拟[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袁亚新;法制成新型水下航行器[N];科技日报;2001年

2 记者 李佳彬;中马澳三方将重点水下搜寻失联客机[N];光明日报;2014年

3 孙滨生;澳科学家设计革命性航行器[N];中国航空报;2004年

4 国防大学教授 李大光;十天后,搜寻MH370将如大海捞针[N];中国经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漫丽;水下自航行器水动力学特性数值计算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温秉权;小型浅水域水下自航行器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张宏伟;可着陆水下自航行器系统设计与动力学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侯巍;具有着陆坐底功能的水下自航行器系统控制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王晓鸣;混合驱动水下自航行器动力学行为与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刘潮东;水下信号处理与航行器路径规划方法[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王芳;过驱动水面航行器的控制分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王昊;基于自适应动态面控制的自主海洋航行器协同路径跟踪[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正华;基于超短基线的水下自主航行器回收导航策略的研究与仿真[D];浙江大学;2013年

2 翟刘慧;面向监测与探测应用的水面自主航行器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周宏祥;波浪能推进水面航行器的路径规划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唐传璋;基于北斗卫星的小型水上航行器终端控制系统设计[D];燕山大学;2016年

5 白莹;可着陆水下自航行器外形设计与优化[D];天津大学;2007年

6 李波;水下无人航行器发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7 张智伟;水下仿生航行器自主游动的三维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刘同辉;水下自航行器传感系统集成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刘锟;混合型水下自航行器的概念设计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王晓鸣;水下自航行器运动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6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086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3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