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翼无人机姿态及飞控系统研究
本文关键词:可变翼无人机姿态及飞控系统研究
【摘要】: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人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变后掠翼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飞行载体在飞行中通过实时改变机翼达到提高不同飞行状态下飞行效率的效果。在工程应用中,载体的姿态测量方法是一个热点,如何在含噪声的数据中得出高精度的载体姿态数据始终是工程项目的一个难点。目前,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INS)是获取载体姿态信息的重要技术之一,利用SINS进行载体姿态测量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对国内外可变翼无人机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接着详细介绍了捷联惯导系统的工作原理,根据姿态测量的需要,给出了几种常用的坐标系以及坐标间转换的相关定义,着重给出了本地NED坐标系和载体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同时对姿态矩阵计算进行研究,给出了欧拉角法、方向余弦法、四元数法三种解算姿态矩阵的公式。对上述几种有关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导航参数的解算方法以及姿态角的求解进行了分析,为载体姿态信息的获取做好了理论准备。为更好的对可变翼无人机飞控系统进行了一个总体的分析,文章提出了以STM32F103ZET6作为主控制器设计了一套小型变后掠翼无人机飞控系统。选用了集成三轴陀螺仪及三轴加速度计的MPU6050传感器,低功耗的HMC5883L三轴磁强计等传感器。按照模块化的思想,对飞控系统总体方案进行设计以及对各传感器模块进行测试。最后,通过显示模块对载体的姿态数据、温度及高度等信息进行实时显示。通过上述对可变翼无人机飞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为使无人机在导航方面测得更加精确的姿态信息,于是对其采用组合导航的测姿方案。文章首先对选用陀螺仪、加速度计及磁强计组合测姿原理进行了分析。再次,介绍了PI控制处理偏差,并给出组合测姿系统中姿态角的获取流程。最后,为了对姿态数据测试的方便,选在三轴平台环境之下进行测试,飞控系统得到的姿态数据经MATLAB仿真,得出姿态角误差图。通过对组合导航测姿与仅使用陀螺仪测姿两种方案下姿态角误差值的比较,有效的证明了组合导航解算得到的姿态信息效果更好。
【关键词】:变后掠翼 姿态 四元数 PI 组合导航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79;V249.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无人机国外研究现状10
- 1.2.2 变后掠翼技术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2.3 无人机国内研究现状12
- 1.2.4 变后掠翼技术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13-15
- 1.3.1 研究内容13
- 1.3.2 论文结构13-15
- 第2章 捷联惯导系统的基本理论15-22
- 2.1 捷联惯导系统的原理15
- 2.1.1 捷联惯导系统的概述15
- 2.1.2 捷联惯导系统的原理15
- 2.2 捷联惯导系统的坐标系15-21
- 2.2.1 坐标系的概述15-16
- 2.2.2 坐标系的类别16-17
- 2.2.1.1 地心惯性坐标系16
- 2.2.1.2 本地NED坐标系16
- 2.2.1.3 载体坐标系16-17
- 2.2.1.4 速度坐标系17
- 2.2.3 旋转矩阵及姿态角17-21
- 2.2.3.1 旋转矩阵及姿态角定义17-20
- 2.2.3.2 姿态角的确定20-21
- 2.3 本章小结21-22
- 第3章 捷联惯导系统的姿态解算22-33
- 3.1 欧拉角法22-23
- 3.1.1 欧拉角的定义22
- 3.1.2 欧拉角法22-23
- 3.1.2.1 欧拉角微分方程23
- 3.2 方向余弦法23-26
- 3.2.1 方向余弦的定义23-24
- 3.2.2 方向余弦法24-26
- 3.2.2.1 方向余弦矩阵微分方程25-26
- 3.3 四元数法26-29
- 3.3.1 四元数的定义26
- 3.3.2 四元数法26-29
- 3.3.3 四元数的微分方程29
- 3.4 基于四元数法的姿态解算29-31
- 3.5 本章小结31-33
- 第4章 飞控系统的硬件设计33-45
- 4.1 飞行平台的选择33-34
- 4.2 飞行控制系统总框架34-35
- 4.3 STM32模块设计35-44
- 4.3.1 微控制器选型35-36
- 4.3.2 主控制器硬件设计36
- 4.3.3 串口通讯电路设计36-37
- 4.3.4 高度传感器模块设计37-38
- 4.3.5 惯性传感器模块设计38-41
- 4.3.5.1 惯性传感器选型38
- 4.3.5.2 惯性传感器MPU6050简介38-40
- 4.3.5.3 惯性传感器HMC5883L简介40-41
- 4.3.6 伺服驱动系统41-42
- 4.3.7 数据显示模块设计42-44
- 4.3.7.1 TFT-LCD简介42-44
- 4.4 本章小结44-45
- 第5章 飞控系统的软件设计45-59
- 5.1 软件开发环境45
- 5.2 I~2C总线协议45-47
- 5.3 传感器模块数据的采集47-53
- 5.3.1 MPU6050的数据采集47-49
- 5.3.2 HMC5883L的数据采集49-50
- 5.3.3 气压高度计的数据采集50-53
- 5.3.3.1 气压与高度的换算50-51
- 5.3.3.2 BMP180的数据采集51-53
- 5.4 驱动系统的软件设计53-55
- 5.4.1 PWM信号输出53-54
- 5.4.2 PWM信号的控制54-55
- 5.5 数据显示模块的软件设计55-58
- 5.5.1 TFT-LCD显示模块接口功能简介55
- 5.5.2 FSMC简介55-56
- 5.5.3 TFT-LCD的数据采集56-58
- 5.6 本章小结58-59
- 第6章 组合导航测姿59-69
- 6.1 概述59
- 6.2 多传感器组合导航测姿方案的基本原理59-60
- 6.3 累积误差的获取60-62
- 6.3.1 叉积的概念60-61
- 6.3.2 叉积在三维空间中的应用61
- 6.3.3 利用叉积获取累积误差值61-62
- 6.4 多传感器组合测姿62-66
- 6.4.1 比例-积分控制概述63-64
- 6.4.2 组合测姿的姿态角获取64-66
- 6.5 实测数据对比分析66-68
- 6.5.1 数据测试平台简介66
- 6.5.2 实测数据分析66-68
- 6.6 本章小结68-69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69-71
- 7.1 总结69
- 7.2 展望69-71
- 参考文献71-73
- 致谢73-74
- 附录74-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正;;莱格赛450/550将采用电传飞控系统[J];国际航空;2010年12期
2 ;发展飞控系统已引起许多国家空军的重视[J];航空计算技术;1994年02期
3 谢振华,范训礼,曲建岭,王磊,耿昌茂;飞控系统模糊控制器设计及稳定性分析[J];飞行力学;2000年02期
4 张平,陈宗基;非线性飞控系统的控制可重构性[J];飞机设计;2001年03期
5 罗峰,王绍光,罗峰,李响,邓建华;变结构可重构飞控系统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唐志勇,王占林;任务管理式新型余度飞控系统的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2年05期
7 唐志勇,王占林,裘丽华;任务管理式冗余飞控系统的可靠性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2年11期
8 涂延军,梁工谦;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飞控系统研制费用估算[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年S2期
9 陈云霞,段朝阳;飞控系统最坏情况分析方法研究[J];航空学报;2005年05期
10 黄宜军,章卫国,刘小雄;小波神经网络在飞控系统辨识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维倩;姜斌;刘剑慰;;非线性飞控系统鲁棒故障诊断[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9年
2 李志国;张平;;飞控系统中的光传总线技术应用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翔伦;李哲;;基于适航标准的飞控系统设计要求分析[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曹丹青;张毅;;某型飞机飞控系统模拟试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A];2008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成;刘鲁玉;傅亮;;质量管理在飞控系统全寿命周期的实践运用[A];使命与责任—以质量方法促转型升级——第五届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集(下)[C];2012年
6 李洁;姜斌;刘春生;;基于神经网络模糊观测器的飞控系统故障诊断和故障调节[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李哲;;大型运输机飞控系统可靠性设计技术分析[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维安;李梓衡;;飞控系统稳定裕量试验分析研究[A];面向航空试验测试技术——2013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孙亮;张平;;飞控系统中的混合实时网络技术应用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牟瑾刚;;某型飞机飞控系统设计状态创新管理[A];2013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兴根 陈华东;敢立潮头写风流[N];中国航空报;2005年
2 记者 徐一新 通讯员 戴海滨 黄青;航电公司与霍尼韦尔组建民用客机飞控系统合资公司[N];中国航空报;2012年
3 邓莉娜;科技新星[N];中国航空报;2000年
4 马显超;ARJ21飞机主飞控系统铁鸟试验完成阶段任务[N];中国航空报;2007年
5 张杰伟 杨柳;航空赤子心[N];中国航空报;2011年
6 朱述才 田涛 杨柳;天高任你飞 品质由我控[N];中国航空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高柱 本报通讯员 彭文晶 李文波;创造不凡的航空赤子[N];工人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付毅飞 何晓亮;恶劣天气影响飞控系统 测速仪稳定性有待提高[N];科技日报;2009年
9 邓莉娜;拓宽路子 加速发展[N];中国航空报;2001年
10 通讯员 李常明 任培林;飞行导航与控制系统有了“专科医生”[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宜军;小波神经网络及其在飞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刘兴华;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强;基于CCPM模式的油动直升机飞控系统的研制[D];西京学院;2015年
2 祁建;基于Arm-Linux的四轴飞行器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胡磊;基于μC/OS-Ⅱ的小型固定翼无人机飞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周虎;某自动飞控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杨坤;基于虚拟技术的飞控系统试验平台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袁小敏;面向飞控系统智能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7 董文明;小型柔性翼飞行器巡航段飞行控制系统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8 龚奇骏;可变翼无人机姿态及飞控系统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9 金益辉;光传飞控系统实现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罗天成;飞控系统虚拟仿真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87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087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