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舱内自然对流运动对流场影响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客舱内自然对流运动对流场影响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对流 贴附效应 阿基米德数 射流 流场形式
【摘要】:空间狭小且乘客密集的客舱内流场是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相互作用的结果.针对自然对流对舱内流场的影响,以Boeing737-200的7排模拟舱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法(PIV)测量舱内流场,对比等温与非等温流场定性分析自然对流的加入对舱内热环境的影响:宏观上,可加强流场对称性和流速分布均匀;微观上,加强射流卷吸和削弱贴壁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置多种设计范围内的合理实验工况,以阿基米德数(Ar)和雷诺数(Re)量化分析自然对流运动对射流和整体流场的影响:自然对流作用的增强使射流衰减趋势更加缓慢,射流中心衰减系数Cw与Ar存在正比的线性关系;Re3,800和Ar6时,可在过道中线一侧形成完整涡旋流动.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室内空气环境质量控制天津市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自然对流 贴附效应 阿基米德数 射流 流场形式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2CB720100) 天津市基础研究资助项目(14JCZDJC39200)
【分类号】:V223.2;V219
【正文快照】: 目前全球客机全年的输运总数已超10亿人次,飞机已是人们处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的选择.但人们也对机舱热环境提出了更高和更多的舒适要求,这是乘客对客机的第一印象的来源,也是对客机做出优劣评价的最直接根据.国产大型客机和国外产品竞争形势分析报告中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艺新,段远源;空气沿横管外表面自然对流实验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年05期
2 杨立军,任建勋,宋耀祖,过增元;非保守力与自然对流[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6期
3 杨立军,任建勋,宋耀祖,过增元;磁致空气自然对流的数学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杨立军,任建勋,宋耀祖,过增元;不同磁场布置对空气自然对流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03年03期
5 王晓云;空气在横管外自然对流中的辐射影响[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李光正,马洪林,张宁;原始变量法计算封闭腔内自然对流[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陈林辉;田怀璋;厉彦忠;张东彬;;非均匀竖直平板自然对流耦合边界的数值研究[J];工业加热;2006年02期
8 陈林辉;田怀璋;厉彦忠;张东彬;;带有离散热源的竖直平板自然对流耦合传热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9 李珍;褚衍东;李险峰;张建刚;;竖壁自然对流的数值模拟[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园丁;;新型室内空气自然对流装置研制成功[J];污染防治技术;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传山;李琪;;自然对流对微小颗粒孔隙中运动沉积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崔会敏;徐丰;;时间依赖侧加热腔体内自然对流[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徐丰;崔会敏;;侧加热腔内瞬态自然对流[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苏耿辉;余佳佳;张锡文;何枫;;平板自然对流的温度动态测量及分析[A];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5 崔会敏;徐丰;;三角腔内自然对流的三维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戴传山;;含相变颗粒流体的Rayleigh-Benard自然对流[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张运章;;自然对流问题基于亚格子预估校正稳定化算法的数值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2013论文集[C];2013年
8 苏耿辉;余佳佳;张锡文;何枫;;密闭腔室内平板自然对流测量及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崔会敏;徐丰;;周期性热边界条件下三角腔内自然对流[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马佳;徐丰;;绝热翅片高度对侧加热腔内自然对流流动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晓凤;水平环缝内具有密度极值流体的自然对流流型演变及传热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王烨;封闭腔湍流自然对流修正k-ε模型及其应用[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3 赵福云;室内空气多态模拟及对流反演[D];湖南大学;2008年
4 耿文广;考虑交叉耦合扩散效应时多物理场自然对流传热传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张连山;缩放通道内自然对流和沸腾的强化传热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门启明;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传热机制与计算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7 陈雁;地热井下换热器的模拟实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杨天麒;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系统的热力学分析与结构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大温差封闭腔体自然对流数值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亓伟;密闭圆筒仓内储粮自然对流及热湿耦合传递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黄夫泉;封闭圆内开缝圆自然对流及其非线性特性分析[D];上海理工大学;2008年
4 杨小川;复杂热环境中大型薄壳体内的自然对流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杨琳琳;封闭室内自然对流数值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陈奇成;耦合自然对流作用的固液相变数值模拟[D];上海理工大学;2011年
7 丁鹏;离散型热体及钢丝冷凝器自然对流的数值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林豪;水平环形腔和方腔内冷水自然对流传热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杨志平;糖厂蒸发器中自然对流传热过程强化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薛宇轩;侧加热分隔腔内的空气自然对流[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90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090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