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基于当地变量的一方程转捩预测模型

发布时间:2017-10-26 16:41

  本文关键词:基于当地变量的一方程转捩预测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转捩预测模型 湍流模型 层流边界层 数值分析 标定


【摘要】:引入适用于边界层内的湍流度及压力梯度因子求解公式,构造Reθc和Flength经验关系式,实现对γ-Reθti亲婺P椭辛绞湓朔匠痰募蚧玫揭环匠套嬖げ饽P汀=溆隨ST湍流模型进行耦合并利用Schubauer and Klebanoff平板标定各参数。此外,经过分析SST与SA湍流模型输运方程间的联系,修正SA湍流模型中的ft2函数,通过其对源项的控制实现文中一方程转捩预测模型与SA湍流模型的耦合。最后,利用得到的分别基于SST和SA的一方程转捩预测模型对S809低速翼型、DLR-F5机翼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S809翼型的计算数据可得出文中构建的一方程转捩模型在线性区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力系数在8°迎角范围内均达到了3%以内的预测精度;DLR-F5机翼在中翼段和外翼段的转捩预测位置与实验较接近,吻合良好。2个算例均表明改进后的一方程转捩模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关键词】转捩预测模型 湍流模型 层流边界层 数值分析 标定
【基金】:国家“973”计划(2014CB744804)资助
【分类号】:V211
【正文快照】: 随着飞机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气动数据的精度要求逐渐提高。边界层转捩现象的发生对表面摩擦阻力、流动分离等流场形态影响显著。因此在飞机的精细化设计中,能否准确模拟边界层转捩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在计算流体力学领域中,N-S(Navier-Stockes)方程及其各种简化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志祥;陈海昕;李启兵;符松;;湍流模式对转捩的初步研究[J];计算物理;2006年01期

2 苏彩虹;周恒;;零攻角小钝头钝锥高超音速绕流边界层的稳定性分析和转捩预报[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7年05期

3 孙润鹏;朱卫兵;徐凌志;郭昊雁;陈宏;;应用Transition k-kl-ω转捩模型对内冷叶片气热耦合的数值模拟[J];推进技术;2012年02期

4 陶建军,颜大椿;竖直加热平板自然对流边界层中流动稳定性与转捩过程的实验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5 吴永健,明晓;横流不稳定性实验中转捩阶段的进一步观察(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2000年01期

6 刘建新;罗纪生;;小攻角高超声速钝锥边界层中不同扰动对转捩的影响[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0年05期

7 凌国灿,AllenT.Chwang,王冬■,牛家玉;近尾迹流动转捩特征与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7年05期

8 张骞,陆兴煜,程淑芬;三向碳/碳材料转捩压力的测量[J];宇航材料工艺;2003年02期

9 王猛;高永卫;朱奇亮;;利用表面脉动压力探测转捩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J];实验力学;2012年06期

10 王铁城;确定低雷诺数翼型转捩分离泡位置的实验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汉东;杨云军;周伟江;;高超声速流动转捩的数值研究[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胡成行;黄叙辉;李红梅;周文军;;应用脉动压力测试技术探测附面层转捩[A];全国低跨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文集第一卷(2001年)[C];2001年

3 杨毅;凌国灿;;圆柱尾迹中的转捩波及其与卡门涡相互作用的特征研究[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4 袁湘江;张涵信;沈清;涂国华;;钝体头部边界层特征谱分析和转捩途径预测[A];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7年

5 周恒;;关于转捩和湍流的研究[A];2003空气动力学前沿研究论文集[C];2003年

6 罗纪生;王新军;周恒;;层流-湍流转捩过程的关键因素[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袁湘江;张涵信;沈清;高树椿;;钝体头部大扰动转捩的直接数值模拟[A];第四届《海峡两岸计算流体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振;孙智利;颜大椿;;边界层湍流的逆转捩[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9 熊俊;凌国灿;朱克勤;;Re=200时圆柱绕流尾迹转捩的非线性特征[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10 周恒;罗纪生;王新军;;层流—湍流转捩的“breakdown”过程的内在机理[A];近代空气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闫溟;超声速小攻角钝锥边界层稳定性分析及转捩预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李宁;基于空间模式的平板边界层层流到湍流转捩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苏彩虹;高超音速圆锥边界层的转捩预测及e-N方法的改进[D];天津大学;2008年

4 王新军;转捩中“breakdown”的内在机理及周期湍流场中的涡粘系数[D];天津大学;2005年

5 段志伟;直接数值模拟粗糙单元诱导的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D];清华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郝志鹏;高超音速边界层转捩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陈灿平;层流动能转捩模型数值改进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3 朱万琳;二维层流转捩计算及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99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099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e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