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形微型扑翼飞行器低雷诺数气动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变形微型扑翼飞行器低雷诺数气动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MAV 扑翼 动网格 弹簧模型 Delaunay图映射 非定常空气动力学
【摘要】:近年来微型飞行器(MAV)由于其尺寸小,重量轻,优秀的携带性,良好的隐蔽性等优点,在国防和民用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成为了飞行器设计领域的新热点。扑翼型微型飞行器模仿飞鸟的扑翼运动,可以同时产生升力和推力,可以省略推进装备和部分控制面,简化机构,降低机体重量。扑翼飞行产生升力和推力的气动原理和固定翼飞行器产生升力的原理不尽相同。对于扑动飞行的升力理论研究本就不多且不太精确。本文使用CFD方法分析某款仿鸟扑翼微型飞行器,研究其在扑动、折弯和扭转运动下的非定常气动特性。不同于昆虫的扑动,鸟类在飞行时,扑翼频率较低,且包含多种子运动。本文在观察了鸟类飞行录像之后,建立了海鸥类大鸟扑翼飞行的模型,通过调整模型中的参数可以模拟鸟类的各种大变形扑翼飞行。采用非结构动网格来进行非定常流场气动计算,由于运动的幅度较大,采用弹簧网格模型和Delaunay图映射相结合的方法,生成周期性运动的非结构动网格。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网格变形能力和网格质量,并且该方法生成动网格无需迭代,效率高,稳定性好,避免了在变形较大时的网格交叉。利用非结构动网格,本文研究了扑翼运动的翼面压力分布和涡量分布,分析了扭转角、扑动角、折弯位置、来流速度和扑动频率对鸟翼扑动的影响,研究了扑翼产生的涡对于升力及推力的影响。
【关键词】:MAV 扑翼 动网格 弹簧模型 Delaunay图映射 非定常空气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7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注释表9-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引言11-12
- 1.2 微型飞行器研究现状12-19
- 1.2.1 固定翼微型飞行器简介12-13
- 1.2.2 旋翼型微型飞行器简介13-14
- 1.2.3 扑翼型微型飞行器简介14-19
- 1.3 三种微型飞行器的比较19-20
- 1.4 不同扑翼飞行器的比较20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20-21
- 第二章 鸟翼飞行原理21-29
- 2.1 鸟翼的构造21-22
- 2.2 飞行方式22-23
- 2.3 缩减频率和斯德鲁哈尔数23-25
- 2.4 扑翼同时产生升力和推力的机理25
- 2.5 扑翼机理研究25-27
- 2.6 卡门涡街27-28
- 2.7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大变形扑翼模型29-35
- 3.1 简易扑翼模型29-30
- 3.2 飞鸟大变形扑翼飞行规律30-31
- 3.3 数学模型的建立31-34
- 3.4 扑翼运动建模的发展方向34
- 3.5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动网格生成35-45
- 4.1 动网格生成方法35-36
- 4.2 三种网格变形的基本方法36-40
- 4.2.1 弹簧网格模拟36-37
- 4.2.2 径向基函数插值37-39
- 4.2.3 Delaunay图映射39-40
- 4.3 适于大变形扑翼飞行的动网格生成方法40
- 4.4 动网格生成程序流程图40-41
- 4.5 扑翼飞行器非结构动网格的生成41-44
- 4.6 本章小结44-45
- 第五章 扑翼飞行器气动特性研究45-60
- 5.1 低雷诺数不可压流场求解方法45-47
- 5.1.1 不可压N-S方程45-46
- 5.1.2 压力修正方法的原理46-47
- 5.2 低雷诺数可压缩流场求解方法47-50
- 5.2.1 流体控制方程47
- 5.2.2 定常流的预处理技术47-48
- 5.2.3 非定常流的预处理技术48-50
- 5.3 扑翼飞行流场特性50-55
- 5.3.1 扑翼飞行中的压力云图50-52
- 5.3.2 扑翼飞行中的等涡量图52-53
- 5.3.3 扑翼飞行中的翼梢效应53-55
- 5.4 扑动参数对扑翼气动性能的影响与分析55-59
- 5.4.1 内翼扑动角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55-56
- 5.4.2 扭转角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56-57
- 5.4.3 扑动频率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57-58
- 5.4.4 来流速度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58-59
- 5.5 本章小结59-60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0-62
- 6.1 工作总结60-61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66
- 硕士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益谦;网格高速摄影[J];高速摄影与光子学;1981年02期
2 袁益谦;网格高速摄影成象特性的研究[J];光学学报;1983年07期
3 刘勇奎,石教英;六角网格上的图形显示[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4年03期
4 裴蒸;利用网格直接求解几何问题的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2年03期
5 孟敏;计忠平;刘利刚;;基于保特征调和场的交互式网格分片[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8年09期
6 冯占荣;于建群;付宏;卢洪涛;;一种二维贴体网格改进算法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刘剑飞;二维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及其在含裂纹飞机结构件分析中的应用[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0年04期
8 薛晓强,徐温干;轴流风扇扇叶网格的自动生成[J];机电工程;2004年05期
9 刘君;白晓征;王巍;;网格之间流场信息传递的高精度方法和验证[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曹建发,陈晏清;多段翼型贴体网格的生成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瑞利;付汉清;;流体力学数值模拟中的网格自适应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2 李盾;陈靖;方华;;复杂外形三维非结构粘性直角网格的生成[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叶强强;余烨;张静;刘晓平;;基于网格的球面虚拟实景空间搭建方法[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郑冠男;杨国伟;;三维非结构动网格计算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周磊;谭伟伟;;聚合多重网格的体网格可视化技术[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6 晋长秋;曹雄;;二维拉氏程序中的重分[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7 陈立岗;梁义;陈建军;郑耀;;保特征的曲面网格重生成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杨永;;基于网格计算的CFD模拟可信度分析[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龚也君;;浸入界面法快速生成网格[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e,
本文编号:1103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10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