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基于SoPC的微小卫星姿态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11-08 21:39

  本文关键词:基于SoPC的微小卫星姿态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微小卫星 姿控系统 SoPC 全物理仿真


【摘要】:为提高微小卫星姿控系统的集成度、实时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本文运用SoPC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NiosⅡ双核架构的微小卫星姿态控制器。在一片FPGA内嵌入2个NiosⅡ软核,分别处理外设通信和姿控算法,双核通过共享存储器实现信息交互。该系统还封装了自行设计的外设接口IP核和各类数学运算IP核,分别实现多路并行外设通信和姿控算法的硬件加速。该系统也可以在上述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封装不同的IP核以实现系统的扩展和性能的提升。本文从构架设计、硬件选型、软件编排和任务调度等角度对系统进行了描述,最后以三轴气浮台模拟卫星本体作为控制对象,进行了全物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的统计表明,该姿态控制器功能齐全,性能稳定,可应用于实际的微小卫星姿控系统。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
【基金】:江苏省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SBK20134326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S2014092)
【分类号】:V448.22
【正文快照】: 现代微小卫星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1],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成本、体积、重量及功耗的约束下,设计出集成度高、实时性好和灵活性强的姿控系统是微小卫星领域关注的重点[2]。微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包括姿态敏感器、姿态控制器和执行机构[3],其中姿态控制器作为姿控系统的核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信,孙涤清;“清华一号”微小卫星[J];航天技术与民品;2000年06期

2 殷前根;以色列投资研究轻型微小卫星[J];上海航天;2000年02期

3 孙涤清;“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J];现代物理知识;2001年03期

4 刘颖;;微小卫星在太空中闪烁(上)[J];现代军事;2001年07期

5 胡如忠;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简介[J];国土资源遥感;2002年01期

6 刘方军,李路明,李双寿;微小卫星结构材料选取初探[J];航天制造技术;2003年04期

7 贾世楼,曹喜滨;发展微小卫星迎接21世纪挑战[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年06期

8 非寒;微小卫星正在崛起[J];国际航空;1999年11期

9 陈益;何谓微小卫星?[J];太空探索;2003年10期

10 今山;;小卫星,,微小卫星[J];科学之友;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一薇;;低精度小型惯性组合在微小卫星上的应用研究[A];2003年惯性仪表与元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吴汉基;蒋远大;张志远;王鲁峰;;微小卫星的在轨推进技术[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刘绍然;许忠旭;张春元;付仕明;;微小卫星的热分析技术[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曹晋滨;;微小卫星空间探测技术在空间天气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世杰;;“试验卫星三号”及先进微小卫星技术[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9:新概念航天器[C];2010年

6 曹志刚;詹亚峰;;现代微小卫星技术展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徐开;胡燕;;微小卫星双摆机构的动量补偿控制设计[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13年空间光学与机电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张晓燕;季林红;孙智民;侯悦民;;微型卫星动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9 常亮;张宇宁;姜连祥;李华旺;;微小卫星自主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进展[A];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10 蔡洪炜;宁晓琳;陈志新;;深空探测微小卫星电源系统数学模型建立[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永吉;微小卫星诞生始末[N];解放军报;2000年

2 薛英民;新一代微小卫星平台控制系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N];中国航天报;2012年

3 孙宏金 姜焱;我国微小卫星研制体系初步建成[N];中国航天报;2014年

4 通讯员 俞丽娜 记者 张晔;南航学子为“天巡一号”微小卫星制作视频礼[N];科技日报;2014年

5 吕晓戈 贾西平;我国将开发微小卫星[N];人民日报;2000年

6 任荃;我国微小卫星发展步入新时期[N];文汇报;2003年

7 陈益;微小卫星引出技术新革命[N];北京日报;2000年

8 华文;我国微小卫星技术获重大突破[N];人民日报;2004年

9 记者 傅振国;“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发射成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10 记者 骆红初 通讯员 张帆;我微小卫星步入发展新时期[N];上海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郁丰;微小卫星姿轨自主确定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2 郑侃;隐身微小卫星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田贺祥;微小卫星综合电子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李太玉;微小卫星姿态磁控制及三轴被动稳定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5 邢艳军;微小卫星及其编队轨道与姿态一体化确定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陈志明;微小卫星自主编队控制及平台开发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琳琦;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微小卫星环境监测及数据管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2 徐燕;微小卫星三轴稳定姿态控制系统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丁立聪;微小卫星电源系统及相关地面试验设备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李海平;微小卫星热控制系统的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张利宾;基于磁控和轮控的微小卫星姿态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陈靖;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正样星结构设计与力学环境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段晓飞;微小卫星供电系统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8 孙康;“TXZ”微小卫星虚拟装配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王涛;微小卫星电源系统设计[D];天津大学;2012年

10 王薇;“TXZ”微小卫星结构优化设计与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58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158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7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