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浮台的交会对接相对姿态和位置控制
本文关键词:基于气浮台的交会对接相对姿态和位置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气浮台 六自由度耦合 交会对接 终端滑模 自适应控制
【摘要】:基于交会对接地面物理仿真系统对卫星交会对接中相对姿态和位置的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地面物理仿真系统的结构推导出描述系统姿态和位置运动的耦合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基于此模型,在存在外部扰动的情况下,采用自适应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思想设计一种能够克服传统终端滑模控制奇异问题的鲁棒有限时间控制器。通过李雅普诺夫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表明,该控制器在保证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和收敛性的同时能有效地抑制外部扰动。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40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61321062)资助课题
【分类号】:V526;V448.2
【正文快照】: 0引言近些年由于空间活动的不断增加,卫星交会对接技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许多空间任务的进行都应用了交会对接技术,例如捕捉空间对象、在轨装配、在轨维修。卫星交会对接的核心技术就是姿态同步和位置跟踪,这需要准确的相对姿态和位置控制[1]。如果没有实现姿态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李海阳;唐国金;;交会对接近距离导引段的轨迹安全[J];宇航学报;2007年06期
2 张蕊;;交会对接故障情况与分析[J];国际太空;2011年05期
3 韩宁;唐新培;陈习招;邓顺英;;牵线“胜利之吻”——航天科工集团产品保障交会对接精确实施[J];国防科技工业;2011年11期
4 韩宁;王国龙;唐新培;陈习招;陈新勇;邓顺英;梁燕;;精确·安全·我们的使命——中国航天科工产品技术保障交会对接精确实施安全运行[J];中国航天;2011年11期
5 黄希;;在伟大的工程中实现跃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纪实[J];中国航天;2011年11期
6 五轩;;太空上演的浪漫之吻——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J];中国航天;2011年11期
7 ;天宫神八“约会”不易 交会对接如“穿针引线”[J];科技视界;2011年07期
8 ;胡锦涛在庆祝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航天;2012年01期
9 ;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J];中国基础科学;2012年02期
10 游本凤;范晴云;罗京;费春宏;;首次载人迎对接 以人为本保成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攻坚克难确保交会对接成功记[J];中国航天;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爱武;;阿波罗计划中的对接系统和交会对接策略[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宇;郑典循;;月面返回交会对接轨道选择[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侯明东;;“天宫一号”与交会对接[A];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4 丁华;曹正蕊;何伟平;;中继卫星支持交会对接测控弧段仿真分析[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解永春;张昊;石磊;孙承启;;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赵瑞;;空间运动体可视化控制技术研究及其在交会对接中的应用[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孙海忠;何伟平;高升华;朱海洋;;基于中继卫星支持的交会对接远程导引变轨设计与仿真[A];Proceedings of 14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2)[C];2012年
8 贺江涛;李爽;;IMU/CCD组合导航在近距离交会对接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1年
9 牛智勇;罗亚中;唐国金;;基于预警门限的交会轨迹安全评价[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壮志 王玉山 李惠子;首次交会对接:要求高难度大[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柯工;确保交会对接圆满成功[N];中国航天报;2011年
3 特约记者 宗兆盾 记者 张晓祺;深入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精神 确保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N];解放军报;2011年
4 余建斌 宗兆盾;坚决夺取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N];人民日报;2011年
5 见习记者 陈龙;确保交会对接 任务圆满成功[N];中国航天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刘斐;交会对接 中外有差异[N];中国航天报;2011年
7 记者 王娟;努力夺取交会对接全面胜利[N];中国航天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韦铭 张璐 本报通讯员 张辉;多项“天神”交会对接相关技术亮相省科洽会[N];南京日报;2011年
9 团轩;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交会对接任务青年先进获表彰[N];中国航天报;2012年
10 特约记者 郭兆炜;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联合飞控进入实演阶段[N];中国航天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华;交会对接的控制与轨迹安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马一科;椭圆轨道飞行器交会对接若干控制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陈小平;航天器自主交会对接导航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周剑勇;遥操作交会对接概念与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张大伟;航天器自主交会对接制导与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鹏;交会对接中的滤波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梁立波;近距离导引段交会轨迹安全性的定量评价和设计优化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交会对接仿真系统[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2 梁立波;交会对接撤离动力学与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王承财;交会对接地面仿真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徐颖;空间微纳星站自主交会对接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谢志伟;基于交会对接仿真平台的位姿测量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邱月明;基于安全性的交会对接近程段运动控制策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冯云昊;一种航天器交会近距离段自适应鲁棒控制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伍升钢;交会对接寻的段飞行方案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赵丹;类杆—锥式对接机构碰撞过程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徐冉冉;椭圆轨道交会对接有限时间控制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63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16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