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VE模型的空间天线结构热稳定性优化设计与热变形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RVE模型的空间天线结构热稳定性优化设计与热变形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天线 代表性体积单元 热稳定性 优化设计 热致变形
【摘要】:空间环境温度变化会使空间天线支撑结构产生热变形,影响其使用性能,因此进行天线热稳定性设计及热变形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代表性体积单元(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RVE)方法对空间天线结构进行热稳定性设计与热变形分析.通过建立纤维随机分布并含有材料孔隙的RVE,得到纤维热膨胀系数.对M40/TDE85单向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进行实验测试,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RVE模型的正确性与准确性.建立了复合材料圆管参数化模型,根据计算得到的热膨胀系数及优化算法,对天线支撑结构进行热稳定性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后的天线结构进行热致变形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
【作者单位】: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1CB606105)
【分类号】:V443.4;V414
【正文快照】: 0引言 航天器在空间飞行过程中,承载结构处于温度变化剧烈的工作环境下,这些结构的迎光面和背光面温差往往很大.剧烈的温度变化会引起较大的热变形,造成仪器工作精度下降,产生的温度应力会造成结构失效.通常采用低膨胀率甚至零膨胀材料是解决此类问题并提高结构几何热稳定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国青;阮剑华;罗文波;白刚;;航天器高稳定结构热变形分析与试验验证方法研究[J];航天器工程;2014年02期
2 刘振玉;冯纪生;张庆君;;一种空间可展开桁架结构杆件热膨胀系数的优化设计[J];航天器工程;2012年03期
3 麻慧涛;李劲东;;大型复杂空间结构机—热集成分析技术研究[J];宇航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健;肖刚;肖鹏飞;蔡亚宁;冉治国;;基于RVE模型的空间天线结构热稳定性优化设计与热变形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2016年03期
2 马健;张宏宇;闫亮;冉治国;;卫星桁架结构跨尺度热—力耦合优化设计与分析[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5年04期
3 刘国青;阮剑华;罗文波;白刚;;航天器高稳定结构热变形分析与试验验证方法研究[J];航天器工程;2014年02期
4 王从思;刘鑫;王伟;王伟锋;韩如冰;朱敏波;陈光达;;大型反射面天线温度分布规律及变形影响分析[J];宇航学报;2013年11期
5 刘振玉;冯纪生;张庆君;;一种空间可展开桁架结构杆件热膨胀系数的优化设计[J];航天器工程;2012年03期
6 丁仕风;唐文勇;张圣坤;;Research on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rmal Stress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Carrier with Incomplete Insulation[J];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2010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振玉;冯纪生;张庆君;;一种空间可展开桁架结构杆件热膨胀系数的优化设计[J];航天器工程;2012年03期
2 李琴;朱敏波;;星载大型可展桁架天线热变形分析[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0年03期
3 丁延卫;王晓耕;张立华;潘增富;;碳纤维/铝蜂窝太阳翼基板热变形分析[J];航天器工程;2009年04期
4 麻慧涛;李劲东;;大型复杂空间结构机—热集成分析技术研究[J];宇航学报;2008年02期
5 张立华;有限元法在空间飞行器天线反射器热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如山,勒菲佛,孙泰炎;温度对燃油热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2 张翅飞,欧其和;架空地线复合光缆热稳定性问题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0年06期
3 陈天蛋,施剑林,汪霖,陈航榕,华子乐;硼掺杂的γ-Al_2O_3催化膜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3期
4 申越,史月艳,王凤春;新型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热稳定性[J];太阳能学报;2002年05期
5 王适,张弘_";单晶金刚石热稳定性灰色关联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侯建德,傅智敏,黄金印;物质热稳定性评估方法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年02期
7 曹德光,陈益兰,邓雪菊;碱烧粘土水泥的热稳定性[J];建筑材料学报;2000年02期
8 陈天蛋,陈航榕,汪霖,施剑林;γ-Al_2O_3无机膜热稳定性的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1年06期
9 朱春城;钱旭坤;赫晓东;线恒泽;;燃烧合成Ti_3AlC_2及其热稳定性[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S2期
10 孙菲;刘旭隆;王秀;李秋菊;洪新;;超细Fe_2O_3粉末的结构及热稳定性[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彤;吴文健;张学骜;钱斯文;;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热稳定性改进技术研究进展[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彭朝荣;陈竹平;汪秀英;周雪梅;;LDPE/EEA复合体系电热性能的研制[A];第6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逸民;龚云卿;戴华;;稀土对三元催化剂热稳定性的影响[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家明;褚霞;刘正平;钟锡畅;;离子掺杂效应对二氧化锆热稳定性的影响[A];2001’全国机动车排气和工业废气催化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陈天蛋;陈红光;陈航榕;汪霖;施剑林;;La掺杂对Pd/γ-Al_2O_3催化膜热稳定性的改性[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袁春红;王锡昌;陈舜胜;曲映红;福田裕;今野久仁彦;;几种主要淡水鱼肌球蛋白异构体的热稳定性和功能性的季节变化[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向翠丽;邹勇进;褚海亮;邱树君;徐芬;孙立贤;;壳聚糖-二氧化硅生物相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李宁;陆翠云;许冬生;韩毓旺;;氧化铌负载对HZSM-5热稳定性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杨伟;崔春翔;孙继兵;李林;吴瑞国;;Sm_3(Fe,M)_(29)(M=V,Cr)化合物热稳定性的研究[A];2005年中国固体科学与新材料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5年
10 刘向荣;王彩霞;王俊红;;配合物RE(C_(10)H_9N_2O_4)_3·nH_2O的热稳定性及抑菌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蔡桂鹏;聚酰胺6,聚碳酸酯/热稳定性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熊焱松;半导体纳米晶超晶格结构的化学调控及热稳定性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3 游淳;11家族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与结构特征的关联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田健;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提高蛋白质热稳定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李才明;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在枯草杆菌中的分泌表达及其热稳定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建平;多硝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涂承君;耐高温AgAl-Al_2O_3金属陶瓷薄膜制备、热稳定性及其光学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晓萌;红芸豆清蛋白的提取及功能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4 武志峗;基于定向进化方法改进卤醇脱卤酶HheC的热稳定性[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亚莉;钯负载型二氧化硅材料的热稳定性及水汽稳定性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6 张梦如;植物细胞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1(APX1)的热稳定性改良[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单彬;高品质不溶性硫磺的生产工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8 顾艳哲;不溶性硫磺的制备及热稳定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9 黄卓笑;表面深滚处理对钛、镍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及其热稳定性[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10 苗森;基于生鲜马乳加工特性的稳定因素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65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16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