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翼无人机低速着陆状态抖振响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飞翼无人机低速着陆状态抖振响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无尾飞翼 CFD/CSD 无人机 抖振边界 着陆状态
【摘要】:基于RANS方程和SST湍流模型,采用飞翼无人机升力系数判据、俯仰力矩判据和表面极限流判据等对抖振始发迎角度进行了预测估计。基于较为详细的结构模型和气动模型,构造了结构与气动的耦合求解技术,同时采用弹簧近似光滑和局部重构组合方法对气动的动网格技术进行更新;然后分别在时频域内分析了飞翼无人机的抖振载荷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FD的RANS方程、SST湍流模型及各类判据预计刚性飞翼无人机在低速大迎角状态下的抖振始发迎角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结果;采用升力系数判据、俯仰力矩系数判据预测的抖振始发迎角与表面极限流判据预测的始发迎角相比要保守一些;而表面极限流判据方法能给出翼面气流流动的细节,采用此判据可以分析对比不同迎角下的翼面气流流动变化情况;与气动弹性及嗡鸣响应相比,抖振是一种强迫振动,其响应频率并不单一。
【作者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所;
【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JM015)重点资助项目
【分类号】:V279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许军,马晓平.飞翼无人机低速着陆状态抖振响应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48(4):536-543.Xu Jun,Ma Xiaoping.Buffeting response of flying-wing UAV in low-speed landing condition[J].Journal of Nanjing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Astronautics,2016,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华;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研究飞翼方案[J];国际航空;1996年01期
2 巨晓松;陈伯圣;;空中“隐形者”飞翼飞机[J];航空知识;2005年11期
3 李杰;“飞镖”飞去又飞来——飞翼机发展始末[J];航天;2000年06期
4 董波;钢林;;二战中的飞翼[J];航空知识;1996年06期
5 王洪玲;胡乐天;刘洪;戴全辉;;飞翼概念设计的广义参数定义及其性能验算[J];力学季刊;2006年02期
6 王鹏;周洲;王睿;;基于分段线性的飞翼布局飞机控制分配方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唐毅;周洲;;输油顺序对飞翼飞机的空中配平影响研究[J];飞行力学;2011年03期
8 张友安;王星亮;梁国强;宋磊;;弹性飞翼飞机建模方法[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我国第一艘飞翼船试飞成功[J];民航飞行与安全;1998年04期
10 王钟强;;飞翼沦桑七十年[J];航空世界;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闫溟;白鹏;石永彬;李建华;李茂强;;飞翼布局横航向控制增稳方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杜厦;昂海松;;无舵面变体飞翼飞行器机构设计与气动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石春香;罗奇峰;;解决HHT变换中端点飞翼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王汉卫;新“飞翼”高速船投入吴淞长兴航线[N];中国船舶报;2008年
2 中航工业成都所副总设计师 张继高;飞翼——逐渐应用的气动布局[N];中国航空报;2011年
3 记者 林琳 王尚华 梁熙 通讯员 钟茂富;交通撑开腾飞翼 大道贯连崛起梦[N];闽西日报;2013年
4 温坤;德宇航进行新型民机设计试验[N];中国航空报;2011年
5 记者 吕路阳 黄璐聪;小发明 大用途[N];福州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添元;飞翼布局飞机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超;大迎角飞翼布局飞行器非定常气动力分析与建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崔克进;飞翼舰载无人机着舰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郭玲;强扰动下飞翼飞机着陆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王文涛;飞翼平台的降落导引与控制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孔琳玲;飞翼飞行平台强扰动下的飞行边界控制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陈磊;飞翼飞行平台地面滑跑建模与航迹纠偏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高春岩;无尾飞翼式飞行器主动控制的参数化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程思野;斜置飞翼的气动设计与飞行动力学的初步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蔡晟;飞翼无人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分析及自动着陆控制律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张国鑫;飞翼飞机概念设计阶段气动估算、可控性与飞行品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66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16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