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某红外相机稳定平台框架结构设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2 15:12

  本文关键词:某红外相机稳定平台框架结构设计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红外相机 稳定平台 照准架 结构设计 有限元分析


【摘要】:针对某红外相机稳定平台,设计了两轴两框架的结构形式。对相机关键支撑结构件照准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结构设计和分析研究。照准架采用一体式半封闭结构,提高了照准架的自身结构刚度,同时避免了大尺寸面的加工变形以及装调问题。建立了照准架的三维模型,并进行了6g重力、常温和-20℃均匀温降工况下的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照准架的最大变形为0.706mm,最大应力为47.33 MPa;1阶模态为53.2 Hz,均满足设计指标。利用有限元软件为红外系统照准架的设计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航空光学成像与测量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1405192) 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基金项目(CXJJ-15S158)
【分类号】:V245.6
【正文快照】: 0引言作为航空侦察的主要方式之一,机载光电平台在军事和民用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侦察、导航以及快速捕获、跟踪、瞄准运动目标的功能[1]。随着世界对军事要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平台的轻量化、跟踪精度以及稳定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获得比较清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军;渠继峰;;机载光电稳定平台润滑[J];光电技术应用;2009年01期

2 沈颖凡;赵嫔娅;陈祖金;;航空吊舱稳定平台结构设计[J];航空兵器;2010年03期

3 赵冠军;赵嫔娅;;一种机载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18期

4 王仁臻;赵嫔娅;陈艺;;摩擦对稳定平台稳定精度影响的研究[J];航空兵器;2012年03期

5 V·D·Henderson;张宗美;;先进稳定平台惯性测量装置试验台的校准与对准[J];国外导弹与航天运载器;1991年Z1期

6 夏军;赵静毅;;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常用材料应用[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9年04期

7 王超;郝静如;李启光;;一种新型多传感器稳定平台的建模与仿真[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11期

8 王乐勇;毛武军;邓方艺;赵文普;;稳定平台电机负载仿真模型的建立及验证[J];机电工程;2011年07期

9 王向周;林文慧;李建飞;;基于定量反馈理论的两轴稳定平台混合控制器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10 李浩智;李惠君;董浩;;四轴五框架车载稳定平台稳定性的仿真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铭;;卫星跟踪稳定平台实现[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许照东;陈松灿;李辛;;稳定平台动态精度分析及改进[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3 扈光锋;刘峰;周祖洋;王黎斌;谢仕民;;航空摄影稳定平台滑模变结构控制技术[A];2010年惯性技术 发展动态 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0年

4 程辉明;王振收;;雷达稳定平台综述[A];2005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李亦君;孟卫华;;基于DSP的某型光电跟瞄平台控制系统设计[A];全国第十届信号与信息处理、第四届DSP应用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王振收;徐非骏;;机载SAR稳定平台动态性能测试方法[A];2005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王鹂;刘林发;贾京红;张志明;王磊;;基于机载光电稳定平台跟踪状态的测距方法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王立玲;王洪瑞;肖金壮;刘秀玲;薛瑞静;;并串联稳定平台动力学建模与自适应控制[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分册)[C];2013年

9 韩梦嘉;关广丰;熊伟;王海涛;;基于XPC环境的两轴稳定平台控制策略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邓志平;张永科;彭晓乐;;图像导引头伺服稳定平台控制器的数字化分析[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飞虎;重载并联稳定平台构型综合与轨迹规划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王玉辉;船用摄像稳定平台测控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立玲;并串联光电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4 陈爱武;小型车载稳定平台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陆建山;水面武器操瞄系统稳定平台姿态测量及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6 董岩;基于神经网络的机载三轴稳定平台控制系统算法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7 赵明;半捷联光电稳定平台误差分析与补偿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8 庞新良;机载光电稳定平台数字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刘晓;并联6-PUS舰载稳定平台机构学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10 雷金利;大负载光电稳定平台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金慧;旋转导向钻井稳定平台广义预测控制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李少华;舰船稳定平台液压驱动单元控制及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姜丽辉;小型低成本简易制导火箭弹一维稳定平台控制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彭杨杨;智能化稳定平台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马国伟;舰载高精度三维伺服平台的研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6 韩萌;并联式稳定平台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刘玉书;基于ARM的车载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8 龙柏君;捷联式导引头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杨建涛;并联折叠式舰载稳定平台机构分析与控制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10 张东升;基于单片机的救助稳定平台控制系统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76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176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7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