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云南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摘要】:世界经济社会格局的发展多变、技术智慧产业的革新升级、市场消费需求的个性差别,给各领域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挑战与威胁。如今,仅仅依靠单一的资源链和产业发展模式,很难达到自身发展的目标和追求的效益,同时阻碍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多元发展。在充分认识到复合型产业价值链和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协同共赢成为了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我国航空业与旅游业快速发展,呈现出互融共通,协同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区域经济旅游合作一体化、通关便利化、产品需求个性多样化,加快了旅游与机场航线网络的联系。航空作为旅游者首选的出行方式,因便捷、安全、舒适、经济和不受地形限制等一系列优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出行保障,在提升城市旅游景区间通达性与可进入性的同时还能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高端旅游和私人定制专属旅游的兴起,增加了航空客源市场结构,提升了航空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旅游配合航空,航空支撑旅游,双重力多管齐下,拉伸产业融合跨度,拓宽合作领域,航空借助旅游的产业优势,不断拓宽和延伸空间航线网络,连通国家、地区,赢得了稳定的客源以支持自身的业务发展和规模扩大;旅游利用航空,创新产业业态、促进资源优化、设计航旅产品,增加产业综合效益。根据相关资料表明,航空与旅游的融合为市场带来了巨大了的发展前景,带动产业价值近20%的增加和提供30%的就业工作机会,航空与旅游相互影响的作用和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航空与旅游的融合不仅能整合资源,催生产业发展一体化,还能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紧密衔接航空业与旅游业,共享资源和政策体制,融合发展目标,建立专门的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和领导工作部门,形成协同发展管理机制,打造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创造新的产业增长极。在此发展机遇和背景下,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并叙述了文章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对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做了研究与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云南现有的13个主干线机场为出发点,以航空与旅游两大新兴性、潜力性支柱产业发展入手,配合航空业与旅游业各自的发展和长远综合效益的目标,在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间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提出云南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可行性措施和建议,以期对政府、机场集团、航空公司、旅行社、旅游供应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F562.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绍兵;;高职《旅游概论》教材特色体系的构建[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杨俊博;;北宋东京旅游初探[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张陆,徐刚,夏文汇,杜晏;旅游产业内部的行业层次结构问题研究——兼论旅游产业和旅游业的内涵及外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第三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J];中国园林;2007年11期
5 高书军,董玉明;旅游景点门票价格初探[J];海岸工程;2002年02期
6 谭曙辉;陈宁英;张河清;;红色旅游研究现状与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7 ;信息[J];中国园林;2008年12期
8 陈世华;吴芳芳;;瓷都景德镇旅游目的地营销与传播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杨毅;云南风土聚落更新中的旅游资源研究[J];规划师;2001年02期
10 郁枫;;当代语境下传统聚落的嬗变——德中两处世界遗产聚落旅游转型的比较研究[J];世界建筑;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诗才;;客体类型旅游学及军事地学旅游学的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改芳;;浅谈旅游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3 李应昌;;量山丈水谋旅游——湖南省旅游学会服务现代旅游侧记[A];湖南省社会科学学会2008年度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魏小安;;中国旅游学人要跟踪实践、引领发展[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5 常江;;旅游写作学:新学科构建条件与要点[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袁浩镛;;浅析旅游伦理的道德判断[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7 韩杰;崔庠;王犹青;;世界旅游市场的结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8 张伟;邢珏珏;;旅游研究的学科渗透:北美博士论文观察[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有所作为是最高境界(代序)[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10 王静;张凌云;;第一届首都旅游发展论坛综述[A];2012年首都旅游产业研究报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旅游维权之现状、趋势与策略[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吕中;江苏省成立旅游学会[N];中国旅游报;2007年
3 陈剑峰;高校服务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4 陈熠瑶;30年旅游发展实践是学术研究的“富矿”[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沈仲亮;从广义旅游学视角看目的地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3年
6 门家禄;东北亚旅游寻求合作与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4年
7 王群;谈红色旅游的若干特性[N];中国旅游报;2004年
8 刘童童 张国均;山西,冬季旅游期待破冰[N];中国旅游报;2006年
9 刘晓阳;开心出游 勿忘维权[N];民营经济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樊国安;从品牌迈向金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梅毅;旅游外交与中国和平发展[D];武汉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艳;中法旅游本科教育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谭勇;娄底市旅游法治环境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3 龚洋;上海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尹航;以红色旅游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吴冬颖;哈尔滨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对策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6 张晓亮;泰安市旅游行政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7 徐坤;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三原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钱琳琳;大型旅游景区交通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屠娅梦;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设计[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10 孔令辰;某港旅游度假项目风险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13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213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