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冷条件下温度与热流复合传感器设计与试验
本文关键词:无水冷条件下温度与热流复合传感器设计与试验
更多相关文章: 仪器仪表技术 表面温度 热流测量 快速响应 传感器
【摘要】:针对飞行试验中参数测量需求,研究长时间飞行过程中无水冷条件下传感器表面温度和热流的快速响应测量技术。在分析环境特点和测量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自锁紧固的柱塞式复合传感器,根据圆柱体侧面的温度响应处理得到表面温度和热流。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项式拟合数据处理方法,有限元数值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数据抗畸变和抗噪声能力。标定该热流传感器的热流测量结果,得到不锈钢传感器的98%热流响应时间约为0.7 s,热流测量结果受到侧向隔热结构的影响明显。表面温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所测结果能够反映表面温度对热流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基金】: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JBKY14050502)
【分类号】:TP212;V217
【正文快照】: 0引言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大气层内飞行时,结构承受很大的热载荷,在防热/冷却结构设计时,必须清楚地掌握结构壁面的热环境。理论和数值分析、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是研究飞行器热环境的3个主要途径[1]。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任何地面设备上都不可能完全模拟真实的高超声速飞行环境。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海捷;;HART3125表面温度校验器的正确使用与维护[J];计测技术;2008年S1期
2 Ю.П.Кринский;阚家钜;;固体表面温度的测量[J];国外计量;1979年06期
3 袁金良;杨光升;张凤春;;内燃机气缸盖表面温度波的测试[J];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4 谭开忠;旋转圆筒表面温度的高精度检测[J];电测与仪表;2001年11期
5 王志双;;浅谈固体表面温度的测量方法[J];工业计量;2008年06期
6 曾学军;王国林;许艺;张军;罗杰;马昊军;刘丽萍;;材料表面温度的多光谱测量技术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08年03期
7 黄毅;测量物体表面温度的辐射学方法[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6年02期
8 黄湘泰;黄林根;鲁光祖;;用氪化技术测量内燃机运动部件的表面温度[J];内燃机工程;1985年04期
9 钱兰,陈宁,刘秋才,郭七一;表面温度法在缸内传热研究中的问题及探讨[J];车用发动机;1998年02期
10 吴一平;施占华;李熙章;肖钟义;;热磨损表面温度的分析与测量[J];安徽工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殷晓斌;;海表面温度和盐度的遥感与算法的改进[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许园春;谭言科;李崇银;陈超辉;;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季节内振荡的进一步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周纪;陈云浩;李京;;积雪表面温度遥感反演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良勇;美国洒水成雪,,比火星表面温度还低[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2 本报记者 李颖 实习生 付蔷;甲流体温检测仪器存在使用误区[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荣慧;雪/冰表面温度数值模拟及其特征分析[D];渤海大学;2015年
2 马鹏真;基于内外环境耦合的客机表面温度的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曾广恩;东、黄海海表面温度季节内变化的特征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林媛;基于多源遥感的海水表面温度反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乌应杰;服装轰燃实验冷却阶段表面温度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6 彭婕;中国近海海表面温度日变化及其影响数值模拟研究[D];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2013年
7 王松;热源表面温度对热压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61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261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