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排气式气囊缓冲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9 04:26

  本文关键词:排气式气囊缓冲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气囊 排气主动控制 驱动机构 仿真 回收着陆


【摘要】:气囊缓冲主动控制技术是提高气囊缓冲性能的一项技术,旨在排气阶段通过控制排气口面积的大小来控制囊内气体的压强以保持恒定,从而使得这一过程中的过载得以较为均匀分布。文章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对气囊缓冲主动控制技术进行了仿真研究。在建立气囊缓冲动力学模型时,没有采用通常的等熵方法来近似求解排气阶段的囊内气体温度,而是考虑了囊内气体的能量变化,并采用龙哥库塔法求解出了囊内气体温度、压强以及缓冲过载等重要变量,将气囊缓冲动力学模型在Simulink软件中写入为自定义函数,建立气囊排气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仿真。通过仿真分析了驱动机构响应时间与着陆速度对缓冲效果的影响,并结合主动控制气囊的工作特点尝试给出了合适的排气控制执行机构。文章对气囊排气主动控制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
【作者单位】: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
【分类号】:V244.4;V445.4
【正文快照】: 0引言缓冲气囊作为一种传统的经济型着陆缓冲设备,在航天器着陆回收、无人机着陆以及物资和装备空投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美国更是在新一代载人飞船CEV与CST-100的研制过程中发展了适合于这两种飞船的气囊着陆缓冲系统[4-6]。缓冲气囊分为排气式气囊与不排气气囊。相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洪钟;李彦锋;孙健;杨圆鉴;肖宁聪;;太阳翼驱动机构的模糊动态故障树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9期

2 周凯;方宗德;张明伟;;一类微扑翼驱动机构的双重建模与仿真[J];机械传动;2007年06期

3 陈军;隋秀蔚;王兴贵;;卫星天线双轴驱动机构综合性能的模糊评判[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年06期

4 庞微;陈文亮;钱志源;;空间驱动机构扭转振动仿真分析[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年05期

5 陈军;隋秀蔚;王兴贵;;基于模糊理论的卫星天线双轴驱动机构效能评估[J];机械传动;2012年02期

6 许光浩;洪嘉振;刘铸永;;航天器柔性附件对其驱动机构的干扰研究[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0年02期

7 张慧博;陈军;潘冬;王兴贵;李甘霖;;含间隙卫星天线双轴驱动机构动力学特性分析[J];宇航学报;2012年01期

8 王贝;袁茹;王三民;黄鹏辉;;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驱动机构的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9年09期

9 李彦锋;黄洪钟;刘宇;肖宁聪;朱顺鹏;;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卫星太阳翼驱动机构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J];中国科技论文;2012年08期

10 安源;解鹏;;空间双相机同速异向驱动机构设计[J];机械传动;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伟伟;曾婷;王冬;高瞻;王鑫;全齐全;;绳驱式进尺驱动机构多方案设计与分析[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龚浙安;卫星太阳翼驱动机构可靠性建模与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潘冬;非规则间隙对卫星天线双轴驱动机构动态性能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徐杨;仿生扑翼飞行器柔性翅翼及驱动机构的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4 王福亚;卫星天线双轴驱动机构健康评估与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张慧博;卫星天线双轴驱动机构定位精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陈世杰;扑翼式飞行器的驱动机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7 隋秀蔚;卫星天线双轴驱动机构设计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程东起;含间隙卫星天线双轴驱动机构动态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69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269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5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