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航空器起降间隔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航空器起降间隔研究 出处:《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6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空中交通管理 元胞自动机 起降间隔 场面运行
【摘要】:为研究机场跑道、滑行道结构、机型比例对航空器起降间隔的影响,在分析跑道、滑行道运行方式基础上,细化航空器起飞、着陆占用跑道滑跑、滑行过程,定义航空器元胞尺寸和速度位置演化规则,构造航空器滑行元胞自动机模型。计算机数值模拟得到滑行道位置、机型比例、机型组合改变时,起降间隔、间隔标准差的变化趋势。仿真结果表明:滑行道距离跑道头越近,起飞间隔越小;滑行道接近着陆航空器减速滑跑结束位置时,着陆间隔最小;滑行道距跑道头450~800 m时,平均间隔最小为135 s,800~900 m时,间隔标准差最小为20.9;与全中型机相比,全小型机时平均间隔减少17.8%,间隔标准差减少42.3%。该模型能量化机型、滑行道位置等关键因素对起降间隔的影响,能为提高机场吞吐量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视觉合成图形图像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空管科研课题资助项目(GKG201403004) 民航局安全能力建设资助项目(1401501000605)
【分类号】:V355;TP301.1
【正文快照】: 随着中国民航业的发展,航空运输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机场将在高峰时段达到起降极限。面对这种形势,仅靠提高跑道数量来提高运行能力是不现实的,提高跑道利用率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航空器起降间隔是衡量跑道安全与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也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林林;;关于放飞间隔问题的探讨[J];空中交通管理;2008年06期
2 任成锁;黄贻刚;;浅析5分钟穿越间隔[J];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3 熊国斌;曾照庆;;乌鲁木齐机场将使用新的管制间隔标准[J];空中交通管理;1998年04期
4 王欣,徐肖豪;空中飞机侧向间隔标准的初步研究[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年01期
5 徐肖豪;赵鸿盛;王振宇;;尾流间隔缩减技术综述[J];航空学报;2010年04期
6 刘芳;;尾流间隔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7 李平;傅强;;基于ADS-B最小安全间隔评估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程擎;;自由飞行的必由之路——机载间隔辅助系统[J];中国民用航空;2011年09期
9 孙莉萍;;目视间隔于中国民航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4年18期
10 黄贻刚;;VOR/NDB间隔标准确定的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兆宁;张秀辉;王莉莉;;交叉航路安全间隔的计算[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魏志强;尾涡流场及安全间隔的建模与仿真计算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08年
2 黄柳;基于碰撞模型的ADS-B间隔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3年
3 张秀辉;平行跑道安全间隔评估模型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08年
4 张晓瑜;飞行航迹间隔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08年
5 刘杰;基于实时管制间隔的管制运行安全风险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年
6 胡军;空中交通中的尾流安全间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7 冯志勇;尾流对飞行的影响及安全间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张晓燕;飞行间隔标准的安全评估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07年
9 李杰;双流机场平行跑道安全间隔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15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31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