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翼布局无人机保形非对称S弯进气道设计及优化
本文关键词:飞翼布局无人机保形非对称S弯进气道设计及优化 出处:《航空动力学报》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飞翼无人机 保形 S弯进气道 优化 侧滑 二次流
【摘要】:基于国产动力约束及隐身设计要求,针对飞翼布局无人机双发动机布局进行了保形S弯进气道设计,为进一步提高进气道性能,开展了进气道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利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保形进气道风洞模型进行验证,然后结合参数化建模和网格自动生成技术进行CFD数值模拟,最后利用RBF(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代理模型及多岛遗传算法开展进气道优化设计.结果表明:1优化后进气道性能有所改善,尤其表现在4°迎角之后性能明显提升,Ma=0.6下4°迎角时总压恢复系数提高了5.46%,畸变指数降低了38.7%;2优化后进气道截面积分布相比初始构型在前段更缓和而后段略微升高,中心线则在前1/3段与初始构型基本一致,之后曲率变化更加平缓;3保形进气道在出口截面具有较强的二次流,侧滑角对于此类进气道在小迎角下影响较小而大迎角时影响较大,设计时应关注大迎角时侧滑特性.
[Abstract]:Domestic power constraints and stealth design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lying wing UAV twin engine layout of the conformal S shapedinlets desig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let,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inlet. The first use of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 for verification of conformal inlet wind tunnel model, and then combined with the technology of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parametric the CFD grid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finally using RBF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inlet optimization design of agent model and multi Island genetic algorithm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optimization of backward airway performance improved, especially after the 4 degree angle of attack performanc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coefficient increased by 5.46% Ma=0.6 under 4 degrees when the angle of attack, the distortion index decreased by 38.7%; 2 in optimization of sectional area of distribution compared to the initial configurations in the anterior segment and then increased slightly more ease, The center line in the 1/3 section and the initial configuration is basically the same, after the curvature change more smoothly; 3 conformal inlet has two strong flow in the export section, the sideslip angle for this kind of inlet has little effect in the small angle of attack and high angle of attack is affected when the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ideslip characteristics at high angle of attack.
【作者单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02178) 航空科学基金(2013ZA53002)
【分类号】:V279;V211.48
【正文快照】: 飞翼布局无人机具有较大的升阻比和较好的隐身性能,因而越来越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属于一种较理想的气动布局.国内外研制的无人机如X-47B、“神经元”、B2轰炸机及“暗剑”无人机等均采用翼身融合度极高的飞翼布局,具备较大装载空间,因而发动机和进气道可以深埋于机体结构内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洪玲;胡乐天;刘洪;戴全辉;;飞翼概念设计的广义参数定义及其性能验算[J];力学季刊;2006年02期
2 李峰;叶正寅;;一种新型浮升一体化排式飞翼的设计与研究[J];力学学报;2009年06期
3 安然;严红;;飞翼与常规布局客机纵向机动载荷对比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15期
4 孔轶男;王立新;钱炜祺;汪清;;神经网络在飞翼布局飞机主动涡流控制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刘超;黄俊;吴洋;;飞翼布局无人航空器气动特性研究[J];飞机设计;2009年01期
6 张子军;王磊;王立新;王晋军;;大展弦比飞翼布局飞机的三轴稳定特性[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年05期
7 司古;;飞翼粉身造就B-2“幽灵”[J];科学大众(中学版);2008年10期
8 许晓平;周洲;;飞翼布局无人机流动分离控制及机理分析[J];力学学报;2014年04期
9 龙思胜,张铁宝,龙峰;希尔伯特—黄变换中拟合过冲和端点飞翼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地震学报;2005年05期
10 ;秘密潜入——联邦国防军的蝙蝠式飞翼[J];新知客;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闫溟;白鹏;石永彬;李建华;李茂强;;飞翼布局横航向控制增稳方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杜厦;昂海松;;无舵面变体飞翼飞行器机构设计与气动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石春香;罗奇峰;;解决HHT变换中端点飞翼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王汉卫;新“飞翼”高速船投入吴淞长兴航线[N];中国船舶报;2008年
2 中航工业成都所副总设计师 张继高;飞翼——逐渐应用的气动布局[N];中国航空报;2011年
3 记者 林琳 王尚华 梁熙 通讯员 钟茂富;交通撑开腾飞翼 大道贯连崛起梦[N];闽西日报;2013年
4 温坤;德宇航进行新型民机设计试验[N];中国航空报;2011年
5 记者 吕路阳 黄璐聪;小发明 大用途[N];福州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添元;飞翼布局飞机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大迎角飞翼布局飞行器非定常气动力分析与建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崔克进;飞翼舰载无人机着舰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郭玲;强扰动下飞翼飞机着陆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王文涛;飞翼平台的降落导引与控制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孔琳玲;飞翼飞行平台强扰动下的飞行边界控制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陈磊;飞翼飞行平台地面滑跑建模与航迹纠偏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高春岩;无尾飞翼式飞行器主动控制的参数化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程思野;斜置飞翼的气动设计与飞行动力学的初步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蔡晟;飞翼无人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分析及自动着陆控制律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张国鑫;飞翼飞机概念设计阶段气动估算、可控性与飞行品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68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368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