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紊流激励响应的模态参数识别
本文关键词:飞机紊流激励响应的模态参数识别 出处:《振动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颤振 参数识别 随机子空间 自然激励技术 随机减量
【摘要】:风洞颤振试验中通常采用紊流自然激励,提高了模态参数识别的难度。发展了两类紊流激励响应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一是采用随机子空间方法结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识别信号的模态参数;二是采用随机减量技术、自然激励技术提取自由衰减响应,进而利用矩阵束方法进行参数识别。紊流激励响应仿真数据与风洞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这两类方法都可以进行单测点紊流激励响应信号的模态参数识别,识别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合速度-阻尼比法与颤振裕度法,有助于颤振边界的提前预测。
[Abstract]:The wind tunnel flutter test is often used in the turbulent natural excitation, improves the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difficulty.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developed two kinds of turbulence excitation response: one is the modal parameters by random subspace method based o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of the identification signal; two is using the random decrement technique, natural excitation technique extracting free attenuation response. Then using the matrix pencil method for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Turbulence excitation response simulation data and wind tunnel test data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kinds of methods are available for single point turbulence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signal in response to incentives, the recognition results with high accuracy, a combination of speed and damping ratio method and flutter margin method, help the flutter boundary prediction in advance.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172128,51475228)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3218110001)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CXZZ13_0146)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主研究课题资助项目(0515G01)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V211.74
【正文快照】: 引言颤振是一种危险的自激振动,飞机一旦颤振,很容易发生事故。因此,颤振边界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颤振试验过程中,通常在每个风速下识别主要模态的参数,采用速度-阻尼比法进行外推拟合,阻尼比降为零时的风速即为颤振边界。传统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需要采用人工激励的方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学敏;黄方林;刘建军;;大型桥梁模态参数识别的一种方法[J];工程力学;2007年02期
2 史琼艳;;模态参数识别方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3 俞云书;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传递函数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81年02期
4 王信义;董卫平;张之敬;;结构振动系统复模态参数识别的裾部影响消除法[J];强度与环境;1985年03期
5 杨前进;张培强;李川奇;;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模态参数识别(2)——时域识别法及其内在联系[J];实验力学;1991年03期
6 张培强;杨前进;李川奇;;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模态参数识别(1)——统一的数学模型[J];实验力学;1991年02期
7 刘中生,于民,王大钧,,陈德成;模态参数识别中的激振点和测量点的布局 Ⅰ理论分析[J];宇航学报;1995年02期
8 李臣,马爱军,冯雪梅;一种高效的频域模态参数识别法[J];振动与冲击;2004年03期
9 张笑华;任伟新;禹丹江;;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随机子空间法[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10 祁泉泉;辛克贵;崔定宇;;扩展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在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中的应用[J];工程力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光坤;;基于时频分析的模态参数识别研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2 王国兴;李华军;潘新颖;;小波包分析在结构损伤时间识别及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3 张明星;柳亦兵;辛卫东;;基于时域方法的核电站沸水反应堆试验模态参数识别[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狄生奎;王立宪;杜永峰;李慧;;考虑温度影响下的混凝土梁桥的模态参数识别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5 李磊;应怀樵;刘杰;张占一;;基于环境试验的过街天桥模态参数识别与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邓昌;顾培英;汤雷;;基于移动附加质量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7 李磊;应怀樵;刘杰;张占一;;基于环境试验的过街天桥模态参数识别与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朝俊;秦权;;基于脉动数据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前处理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9 顾培英;丁伟农;;结构系统模态参数识别方法[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10 王慧;刘正士;;基于HHT方法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鑫晖;频域模态参数识别研究及其软件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常军;随机子空间方法在桥梁模态参数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禹丹江;土木工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D];福州大学;2006年
4 姜浩;基于环境激励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模态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D];吉林大学;2009年
5 陈为真;大型结构振动信号处理与模态参数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徐士代;环境激励下工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D];东南大学;2006年
7 何启源;基于现代时频分析的环境激励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黄晓敏;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算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9 杨和振;环境激励下海洋平台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10 辛峻峰;基于随机子空间法的海洋平台模态参数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珍;桥梁结构运营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海云;基于多等级模态参数识别的大跨桥梁损伤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丽雯;结构模态参数识别在非线性结构中的适用性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胡秋霞;热环境下基础激励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5 王乐;基于环境激励的安庆铁路长江大桥模态参数识别[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6 卢洪超;海洋结构信号消噪与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林立新;福建省地震局隔震大楼模态参数识别及健康评估[D];福州大学;2013年
8 陈栋军;确定—随机子空间模态参数识别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南飞龙;桥梁结构在线模态参数识别[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10 陈飞;基于局部均值分解的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83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38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