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天气下的终端区动态容量评估与改航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危险天气下的终端区动态容量评估与改航方法研究 出处:《中国民航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危险天气 终端区动态容量评估 终端区动态改航 包围盒 最大流最小割 墨菲算法 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
【摘要】:危险天气会威胁飞行安全,降低空域使用效率。终端区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进行准确的动态容量评估和实施有效的动态改航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如何确定危险天气的范围则是上述问题的基础。本文针对危险天气影响下的终端区三维飞行受限区划设、容量动态评估和改航方法展开了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提出根据多普勒气象雷达提供的数据实时划设终端区三维飞行受限区的方法。方法首先提取数据中的关键点生成基本包围盒,将其分层分栅格后分别经过由下至上和由上至下的扫描找到凸包顶点,生成飞行危险区。以此为参照,通过几何投影的方法得到飞行受限区边界。2.提出终端区动态容量分布情况的评估方法。方法基于终端区内的管制移交点、机场位置点和动态识别的飞行受限区建立网络,借助几何算法求出弧容量,利用最大流最小割定理找到网络最大流,最后通过选择多种网络收发点放置方式分别得到终端区进场和离场容量的分布。3.针对终端区内的块状危险天气区域提出基于多重墨菲算法的动态改航方法。方法首先建立危险天气影响下的三维动态改航运动模型,随之提出对应的安全性函数、高效性函数和综合评价函数,通过优化算法找到最优改航路径。4.针对散点状分布的危险天气区域提出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的终端区动态改航方法。方法基于飞行受限区顶点、当前位置点和目的点生成安全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通过几何算法在曲面上找到自当前位置点至目的点的最短路径,最后按照固定的时间跨度更新控制顶点,得到动态改航路径。
[Abstract]:In this paper ,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dynamic capacity distribution of terminal area is proposed by means of geometric projection method ,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trol transfer point in the terminal area , the location point of the airport and the dynamically recognized flying restricted area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3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光;戴福青;;基于飞行程序模式下终端区容量的计算[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9期
2 谢春生;王晓敏;;基于Monte-Carlo方法的终端区容量计算分析[J];航空计算技术;2009年05期
3 高伟;黄朝伟;;重庆机场终端区容量评估的仿真研究[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彭瑛;胡明华;黄真;;一种新的多机场终端区容量评估方法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黄魁;;终端区容量评估中飞机流产生的优化算法[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李印凤;胡明华;谢华;彭瑛;;基于可拓多层次状态分类的终端区利用率评价[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3年12期
7 韩松臣,胡明华,刘星;终端区战术(流量)管制辅助决策系统[J];国际航空;2000年04期
8 徐肖豪,黄宝军;终端区飞机排序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研究[J];航空学报;2001年03期
9 朱树勇;;抓住机遇 做好北京终端区空域规划[J];空中交通管理;2002年03期
10 余江,王大海,蒲云;终端区起飞着陆的协同优化[J];系统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刚;黄奕铭;曹正;苏丽蓉;;机场终端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初步研究[A];广东省气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2年
2 曾奇;胡明华;;基于简单风修正的终端区4D航迹优化[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张晨;胡明华;张进;;进场过渡航路随机服务模型[A];2010年航空器适航与空中交通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赵继岚 通讯员 王伟;向蓝天要效益[N];中国民航报;2009年
2 记者 朱思平;珠三角空域紧张局面将得到改善[N];中国民航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肯;终端区飞行程序及导航设施布局优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谭笑;面向可视导航的飞行终端区复杂环境建模方法[D];武汉大学;2015年
3 杨尚文;不确定容量条件下终端区流量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张洪海;机场终端区协同流量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余江;机场扩展终端区的运行优化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江川;终端区飞行仿真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09年
2 段绪林;终端区设计与仿真工具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施赛锋;广州终端区进离场航班排序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常茂军;机场终端区容量动态预测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王帅;基于多主体的航空器进离场过程研究与仿真[D];燕山大学;2015年
6 余视野;基于管制员负荷的终端区空域划分与冲突解脱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7 吕涛;空管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张经纬;基于PBN连续下降的终端区容量评估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6年
9 江文波;终端区基于PBN连续下降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6年
10 辛超;多机场终端区交通流协同建模仿真[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395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39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