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无人机地面动力学建模及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6 18:23

  本文关键词:无人机地面动力学建模及分析 出处:《计算机仿真》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无人机 地面建模 滑跑 仿真


【摘要】:在无人机地面运动优化控制的研究中,由于无人机地面运动有缓冲器等非线性系统存在,地面受力情况比较复杂,使地面滑跑产生偏差。首先以某型无人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在地面滑跑的起落架支撑力、纵向摩擦力及侧向摩擦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包含起落架的无人机地面滑跑模型,给无人机地面运动提供了一个近似真实的仿真环境。在全面分析无人机地面滑跑过程的基础上,针对地面滑跑侧向受力的复杂性,提出利用其侧向力与力矩平衡条件,将地面对机轮总的侧向摩擦力合理分配到三轮上,使无人机在无侧滑情况下,地面低速状态时能沿着正确跑道滑行,不发生偏航。Matlab/Simulink上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地面模型正确,符合用于对无人机地面滑跑段控制设计的要求,为无人机地面运动优化控制提供了原理依据。
[Abstract]:In the research of UAV ground motion optimization control, the ground forces are complex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nonlinear systems such as buffers. Firstly, taking a UAV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upport force, longitudinal friction force and lateral friction force of the landing gear a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UAV ground gliding model including landing gear is established, which provides an approximate real simulation environment for UAV ground motion.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UAV ground taxiing process. In view of the complexity of lateral force in ground running,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lance condition of lateral force and torque, and distributes the total lateral friction force of ground facing wheel to three wheels reasonably, which makes the UAV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side sliding. The model can be taxied along the correct runway at low speed without yaw. Matlab / Simulink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nd model is correct. I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trol design for UAV ground running section,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UAV ground motion optimization control.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分类号】:TP391.9;V279
【正文快照】: 1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人机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尤其重视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当前,无人机可用于军事侦查,火力打击,遥感遥测,农药喷洒等,涉及军事、民用等多个方面。虽然无人机应用广泛,发展技术比较成熟,但还是有一些关键技术有待改善。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飞;王华;赵春明;魏明;;巡飞器巡飞段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0年S1期

2 卢继平;阎艳;周勇;;卫星在轨自维护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3 蔡自立,屈卫东,席裕庚;带有升降气囊与压块的飞艇动力学建模[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年08期

4 阎绍泽,黄铁球,吴德隆,刘又午;柔性体动力学建模中的过早线性化问题[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5 栗英杰;赵丁选;李保中;孟广伟;;基于IDRA法的直升机动力学建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6 段志慧;何景武;;弹性机翼的动力学建模与冲击动响应分析[J];飞机设计;2011年01期

7 宋旭民,程文科,彭勇,秦子增;飞船回收过程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弹道学报;2005年02期

8 汤阿妮;周占廷;吴立巍;;飞机对称着陆多体动力学建模与实测验证[J];飞行力学;2011年03期

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第39卷总目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10 刘屿;邬依林;胡跃明;;自治飞艇动力学建模及反馈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天舒;;复杂航天器的精细动力学建模与分析[A];第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顺利;房振勇;朱承元;杨旭;杨涤;;柔性多体卫星动力学建模与控制[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陈大林;王懋礼;;复杂结构的动力学建模[A];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苟兴宇;李铁寿;;用改进的矢量力学方法建立完整的多体动力学方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卫洪涛;带非线性连接及限制连续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响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蔡自立;平流层自治飞艇动力学建模与非线性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罗文;太阳翼卫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桂冰颖;重装空投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宗益燕;星载展开机构展开锁定过程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张根辈;非线性、不确定性结构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34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434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8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