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无人直升机轻质机身结构方案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0 16:06

  本文关键词: 有限元 机身结构 复合材料 传力路径 拓扑优化 响应面法 出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现代无人直升机作战效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平台性能,而持续的战场感知能力对机身携带的燃油量和机体重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构重量通常在整机重量中占比很大,可达到整机空重的三分之一,其中机身结构是降低整机空重的重要设计对象。传统直升机机身结构由于材料和设计方法上的限制,通常重量偏大,结构冗余过多,重量效率不高,无法携带更多燃油。随着复合材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相关工程应用经验的逐渐积累,随着尺寸优化、形状优化、拓扑优化等一系列优化设计方法的出现,高重量效率的轻质机身结构方案在设计过程中逐渐得以实现。本文在参考多种无人直升机机体结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首先根据无人直升机总体布置设计要求,结合拓扑优化设计,得出主体结构最优传力路径,形成初始的机身结构方案。然后通过ANSYS软件对上述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校核其强度和刚度,进行初始机身结构方案的设计完善,得到满足强度刚度要求的机身结构可行方案。最后采用基于响应面的优化方法对复合材料方案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分析,形成了完整的拓扑建模-结构分析-参数优化设计流程。通过这一系列建模分析优化,最终得出了满足重量效率指标的轻质机身结构优化设计方案。本文结合机身结构方案设计研究,详细讨论了两类优化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通过拓扑优化给出中机身核心承力设计域的最优结构形式;(2)根据Puck失效准则给出复合材料铺层中相邻层夹角过大可能导致的失效形式;(3)基于响应面优化(RSM)结果,得到机身分段结构的承力特征,并给出相应的复合材料铺层方案设计原则。本文完整的建模分析优化思路对轻质机身结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Abstract]:The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modern unmanned helicopter depends on its platform performance to a great extent. However, sustained battlefield perception requires higher fuel capacity and body weight. The structural weight usually accounts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whole machine weight, which can reach 1/3 of the empty weight of the whole machine. The fuselage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design object to reduce the empty weight of the whole machine.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material and design method, the traditional helicopter fuselage structure is usually too heavy, redundant and ineffici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osite material industry and the gradual accumulation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experience, with the size optimization, shape optimization, topology optimization and so on, a series of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s appear. The lightweight fuselage structure scheme with high weight efficiency is gradually realiz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Based on the reference of a variety of unmanned helicopter airframe structure design scheme, first of all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layout of unmanned helicopter design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topology optimization design, the optimal force transfer path of the main body structure is obtained, and the initial fuselage structure scheme is formed. The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analysis of the above structure is carried out by ANSYS software, and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the structure are checked. The design of the initial fuselage structure is improved and the feasible scheme of the fuselage structure is obtained. Finally,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response surface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A complete process of topology modeling, structure analysis and parameter optimization design is formed. Finally, the optimal design scheme of lightweight fuselage structure is obtained, which meets the weight efficiency index. In this paper, two kinds of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of fuselage structure scheme design. It includes three aspects: (1) the optimal structure form of the center fuselage core bearing design domain is given by topology optimization. (2) according to the Puck failure criterion, the failure forms which may be caused by the excessive angle of adjacent layers in composite laminates are given. 3) based on the response surface optimization (RSM) results, the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uselage segmented structure are obtained.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principle of composite lamination scheme is given. The whole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sign of light fuselage structure.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杰;王斌团;刘豪杰;;非圆形截面复合材料机身屈曲优化设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迟晓寒;陈木丽;王伟城;;开式压机机身强度和刚度计算及结构改进的探讨[J];装备机械;1983年03期

3 丁惠梁 ,陈文浦 ,孙宪学 ,武访;机身结构优化设计[J];固体力学学报;1982年02期

4 Jens Hinrichsen;Paul Marks;Klaus Drechsler;Leslie Cohen;;先进机身结构和材料设计[J];航空制造技术;2009年15期

5 张存惠;闭式组合机身设计原理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6 李友和;机身载荷计算方法和程序[J];洪都科技;1991年01期

7 肖文萍;查丁平;刘达经;;直升机机身结构用国产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验证技术研究[J];直升机技术;2009年03期

8 新友;;问与答[J];航空知识;2008年12期

9 王祝堂;全球最大的客机采用2524铝合金制造机身[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0年08期

10 刘根林;沈海军;王继亮;;民用客机机身承载结构重量估算[J];江苏航空;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璞;丁梦龙;;民机机身框段坠撞过程中吸能机理研究及优化[A];第五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周勤;杨嘉陵;;主机身耐撞性能的设计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贾晓;马志梁;王晓军;邱志平;;基于尺寸优化的某型机前机身结构优化设计[A];探索 创新 交流——第五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第5集)[C];2012年

4 尹建军;;大型客机机身结构设计关键技术[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蓝元沛;关志东;孟庆春;;波音公司复合材料机身结构技术发展历程及启示[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6 于燕;丁聪;程小全;;大型客机后机身球面框结构设计与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7 臧伟锋;张海英;董登科;;机身壁板强度试验技术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8 任翠锋;李萍;薛克敏;侯一江;;YH30—400C型压力机机身结构的有限元分析[A];2008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梁杨仕;;有限元精细化设计在机身结构分析中的应用[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性能表征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家驹;丁慧锋;朱毅;;面向CBM维修策略的飞机报文研究与应用:以机身结构报文为例[A];2011航空维修理论研究及技术发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方正颐和A720:诠释笔记本机新主流[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本报特约撰稿 李梓雨;T-34C事故显台空军缺陷[N];中国国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伟;民机机身壁板结构装配偏差的数字化协调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盖宇春;飞机数字化装配调姿工装系统设计[D];浙江大学;2013年

3 钟小丹;民机复合材料增压舱段结构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文龙;无人直升机轻质机身结构方案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牟浩蕾;基于仿真的波纹板布局机身框段适坠性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3年

3 张卫文;民机机身舱段适坠性仿真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许凡;高速冲压机床机身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舒恪晟;机身加筋壳结构快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林博;复合材料机身壁板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王开通;机身部件柔性装配技术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8 李世乐;框架式压装机机身轻量化及参数化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9 张祖芳;开式压力机机身的有限元分析及其优化设计[D];东南大学;2004年

10 周平;新型压力机机身有限元分析与优化[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48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448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0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