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应用于智能机翼的压电致动器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1 18:58

  本文关键词: 压电致动器 智能机翼 微变形 出处:《压电与声光》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该文针对新型智能机翼翼型变形控制的应用需求,研究了超临界翼型在产生微变形情况下的流谱结构及在10~500μm微变形条件下翼型的气动特性变化。研制出了用于智能机翼的压电陶瓷致动器:位移量为5~290μm,最大输出力为200N,满足智能机翼变形控制需求,验证了压电陶瓷致动器在智能机翼上应用的可行性。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at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 of the new intelligent wing deformation control. The flow spectrum structure of supercritical airfoils and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critical airfoils are studi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icrodeformation of 10m 500 渭 m. A piezoelectric ceramic actuator for smart wing is developed. The displacement is 290 渭 m. The maximum output force is 200Ns,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wing deformation control and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piezoelectric ceramic actuator in the airfoil of intelligent aircraft.
【作者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V224
【正文快照】: 0 引言液压驱动器、线性机电驱动器、绳索驱动和偏心杠杆针对新一代飞行器多环境(高度、马赫数、气候等。在上述驱动方式中,电活性高聚物驱动力的能等)及多任务(起降、巡航、机动、盘旋、攻击等)的性级不够;形状记忆合金带宽不够大,响应时间不够能要求,基于智能材料、智能驱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一辉,王立鼎,马建旭;新型微变位致动器的发展及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1996年02期

2 杜设亮,张伟根,傅建中,陈子辰;热压电仿生热鲁棒结构的致动器最优配置[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S1期

3 张永宇;陈晓阳;;纳米致动器研究现状与工程应用的进展[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吕海峰;苑伟政;马炳和;邓进军;徐延光;;一种全柔性气泡致动器及其制作工艺[J];航空学报;2009年10期

5 景素芳;庞宣明;陈晓南;;电致动聚合物致动器的动态响应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6 陈娟;刘琨;吕新生;张晔;;电场活化聚合物卷筒型致动器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0年22期

7 龚秋莲,周兆英,王晓浩,张文栋,夏邑;微泵电磁致动器的研制与测试[J];测试技术学报;1998年03期

8 ;高速永磁马达型智能致动器[J];光机电信息;1999年10期

9 齐涤非;新颖的高精度致动器[J];光机电信息;1999年12期

10 杨圣,刘东伟;纳米电磁致动器的发展[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浩淼;周又和;郑晓静;;超磁致伸缩致动器非线性振动的主动控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简林柯;李新忠;何钺;;重复控制及其在多致动器同步运动控制中的应用[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3 刘娜;杨庆生;;含压电致动器复合材料的细观应力分析[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智能与功能复合材料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李勇;吴宏鑫;;采用压电敏感器和致动器的挠性结构振动控制方法研究[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5 程瑜;位自英;郭东杰;方少明;;二氧化硅/全氟磺酸杂化膜基离子交换电致动器[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鲍诗杰;徐志科;金龙;;叠层型压电致动器的驱动电源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高海南;张俊虎;杨柏;;仿生智能聚苯胺/聚乙烯醇纳米复合致动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杨应奎;彭仁贵;王媛珍;董晓利;;光致动器用碳纳米管/弹性体复合材料[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3年

9 彭仁贵;王媛珍;唐伟;杨应奎;;碳纳米管/聚硅氧烷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光致机械响应[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杨金瑞;美国“特保” 瞄准中国[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2 肖习;中国产轴承致动器在美受调查[N];国际经贸消息报;2002年

3 孝文;打针不再痛[N];大众卫生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沈雪瑾;硅微单侧直脚谐振器与复合V型梁热致动器的机械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2 曹淑瑛;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磁滞非线性动态模型与控制技术[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栗大超;硅微机械扭转镜光致动器及其动态测试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颜刚毅;用于高速扫描探针显微镜的高速致动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李永;超磁致伸缩致动器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孙英;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神经网络控制与动态模型及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周严;Fe-Ga-Al磁致伸缩材料及其在致动器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8 杜设亮;精密机械仿生热稳定构件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9 吴猛;超磁致压电混合精密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飞;外差干涉纳米定位系统中PZT的迟滞特性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2 韦旌坤;超声激励冲击太空取样钻动力学仿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邹君;轨迹可控式磁致伸缩精密微位移致动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4 郝礼书;合成射流致动器的设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丁胜华;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参数设计及其特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6 翁玲;磁致伸缩致动器控制系统的研制[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7 胡爱娣;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输出特性模型与虚拟测试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杨士斌;基于致动器阵列的飞行器分布式控制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傅龙珠;稀土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设计及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申跃跃;应用于硅基MEMS安全系统的电热致动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52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452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0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