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基于重叠场源法的非定常气动力计算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9 10:30

  本文选题:非定常流动 切入点:跨声速流动 出处:《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面向气动弹性工程应用,将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的定常流动数值解引入跨声速小扰动方程,在小扰动条件下非定常激波效应由定常激波效应确定,从而发展了一种可用于跨声速流动的非定常气动力计算方法。数值算法利用块三对角近似技术大大提高了算法的计算效率、节省了计算所需内存空间,并采用了重叠场源策略为复杂构型的非定常气动力计算提供了有利保障。文中以F5机翼为计算算例,研究了场源模型参数对非定常气动力计算结果的影响,并验证了块三对角近似算法的可靠性;以CRM WBH翼身尾构型为算例,检验了针对复杂构型重叠场源策略的可行性。
[Abstract]:For the Aeroelast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steady flow based on Reynolds average N-S equation is introduced into the transonic small disturbance equation. The unsteady shock effect is determined by the steady shock wave effec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mall disturbance. Thus, an unsteady aerodynamic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ransonic flow is developed. By using block tridiagonal approximation techniqu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algorithm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necessary memory space is saved. The overlapping field source strategy is used to provide a favorable guarantee for the unsteady aerodynamic calculation of complex configurations. Taking the F5 wing as an example, the influence of the field source model parameters on the unsteady aerodynamic calculation results is studi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block tridiagonal approximation algorithm is verifi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overlapping field source strategy for complex configuration is verified by taking the CRM WBH wing and tail configuration as an example.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7224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755800) 航空科学基金(2014ZA53002)资助
【分类号】:V21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志伟,吴根兴;多变量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的模糊逻辑模型[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1年01期

2 梁苏南,张曙光;非定常气动力对飞机飞行影响的拓扑分析[J];航空学报;2003年06期

3 刘志涛,孙海生,姜裕标,江峰;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的模糊逻辑建模方法[J];实验流体力学;2005年01期

4 龚正;沈宏良;;非定常气动力的结构自适应神经网络建模方法[J];飞行力学;2007年04期

5 姜久龙;李学仁;杜军;吴辰;董俊;;飞机纵向非定常气动力建模与辨识[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6 熊笑非;弹性飞行器非定常气动力的递推识别[J];航空学报;1986年02期

7 何锃,顾松年;一种改进的非定常气动力拟合方法[J];航空学报;1993年07期

8 祝小平,陈士橹;飞行器完全非定常气动力的一种工程计算方法[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3年03期

9 姜裕标,沈礼敏;飞行器非定常气动力试验与建模研究[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0年04期

10 陈刚,徐敏,陈士橹;非定常气动力状态空间模型及其在气动伺服弹性建模中的应用[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冬强;马翔;;突风响应分析中的非定常气动力试验修正方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陈农;李潜;;气动力建模小波分析方法[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刘欣煜;白鹏;王贵东;王超;;飞行器变后掠过程中的非定常气动力建模与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杨蕾;王延荣;;叶片模态振动下非定常气动力做功的数值仿真[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晓娟;赵忠良;王红彪;杨海泳;马上;;大迎角非定常气动力的模糊逻辑建模方法研究[A];Proceedings of 14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2)[C];2012年

6 卢叔全;;风轴系中机翼/外挂组合体的亚音速非定常气动力计算[A];第七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杨炳渊;樊则文;;弹性飞行器气动伺服弹性耦合动力学仿真[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全贵燮;王明峰;;DAU-GARNER方法计算跨音速非定常气动力[A];第七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积亭;;计及非定常气动力的飞机机动飞行动载荷预计[A];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杨炳渊;樊则文;;受控弹性飞行器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榛;扑翼非定常气动力实验研究及相关应用探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海酉;飞行器非定常气动力数学模型的对比分析[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9年

2 谈佳桢;基于小波理论的大振幅运动的非定常气动力建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王军利;基于非结构动网格的非定常气动力计算[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郑万祥;大攻角非定常气动力建模及气动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王玉峰;基于笛卡尔网格的非定常气动力计算[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6 陈刚;非定常气动力降阶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7 姚军锴;变后掠飞行器非定常气动力数值仿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8 马明;基于涡量场的二维物体非定常气动力计算[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杨勐;大攻角非定常气动力建模和气动模型及飞行仿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33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633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5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