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收缩理论的非线性控制及在无人机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收缩理论 + 反步控制 ; 参考:《天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非线性系统是科学研究及现实生活各个领域内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并成为控制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传统非线性分析中,李雅普诺夫分析是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该理论着重讨论的是平衡点的稳定性,即当系统受到轻微作用后,能否自动恢复到平衡点的能力。近年来,收缩理论作为一种研究非线性系统收敛性的新方法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个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理论,收缩分析是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和微分几何的,并不需要知道系统标称状态或者平衡点的具体信息,因此是一种更有前景的分析方法。本论文针对基于收缩理论的非线性控制以及在无人机中的应用展开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针对一般的非线性参数严反馈系统,从系统轨迹收敛性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收缩理论的自适应反步跟踪控制方法,首先为了保证收缩性,根据子系统的分层联接方式对虚拟及实际控制输入进行了设计,然后针对不确定性参数,利用收缩自适应设计了自适应估计律,并依据收缩自适应引理确保闭环系统轨迹的渐近收敛性以及估计值的有界性。针对一类不确定非线性参数严反馈系统,提出了基于收缩理论的自适应动态面控制方法。动态面控制器设计保证各子系统关于状态误差部分收缩;对于不确定参数构造收缩自适应律;并利用收缩下的奇异摄动分析降阶处理子系统,确保降阶前后状态误差间的偏差及滤波误差有界;通过分层子系统的收缩鲁棒性分析,证明了原闭环系统状态半全局收敛到以期望轨迹为中心的球域内,保证了跟踪误差及自适应估计有界。针对无扰动的无人机姿态角模型,在拉格朗日意义下引入多变量收缩反步法,结合收缩法的特征值分析方法,对单无人机的姿态模型进行了控制器设计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证明,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最基本的通信拓扑图,将多变量的收缩反步法扩展到多无人机姿态角模型的同步控制上,最后进行仿真实例验证,说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Nonlinear system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various fiel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real lif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nonlinear system control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spots of control theory research. In the traditional nonlinear analysis, Lyapunov analysis is a common research method. This theory focuse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equilibrium point, that is, the ability to automatically recover to the equilibrium point when the system is subjected to slight action. In recent years, contraction theory as a new method to study the convergence of nonlinear systems has been proposed and widely applied. As the stability theory of a nonlinear system, contraction analysis is based on continuum mechanics and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it does not need to know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of the nominal state or equilibrium point of the system, so it is a more promising analysis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nonlinear control based on contract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UAV are studi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or the general nonlinear parametric strict feedback system, the trajectory convergence of the system is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an adaptive backstepping tracking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contraction theory is proposed. Firstly, virtual and actual control inputs a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hierarchical connection of subsystems, and then the uncertain parameters are designed. The adaptive estimation law is designed by using the contraction adaptive method, and the asymptotic convergence and boundedness of the estimated value are ensured according to the contraction adaptive Lemma. An adaptive dynamic surfac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contraction theory is proposed for a class of uncertain nonlinear parametric strict feedback systems. The dynamic surface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guarantee the partial contraction of the subsystems about the state error, to construct the contraction adaptive law for the uncertain parameters, and to use the singular perturbation analysis of the contraction to reduce the order of the subsystem. It is proved that the state of the original closed-loop system converges semi-globally to the spherical domain centered on the desired trajecto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raction robustness of the hierarchical subsystem. The tracking error and adaptive estimation are guaranteed to be bounded. In view of the attitude angle model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without disturbance, the multivariable contractile backstepp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in the sense of Lagrange, and the eigenvalue analysis method of the contraction method is combined. In this paper, the attitude model of single UAV is designed and its stability is proved in detail. Based on this, the most basic communication topology is considered. The multivariable contractile backstepping method is extended to the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of the multi-UAV attitude angle model. Finally, a simulation example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国海军加紧无人机研制[J];电讯技术;2000年02期
2 辛健成;美国海军无人机发展历程[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0年05期
3 时兆峰;以色列组建专门的无人机管理部门[J];飞航导弹;2001年10期
4 徐文;俄罗斯的无人机系统——格兰特[J];飞航导弹;2003年07期
5 何一波;各国使用的主要轻型无人机[J];飞航导弹;2003年11期
6 马晓平;系统工程学在无人机研制中的应用[J];航空科学技术;2003年04期
7 柯边;“影子200”战术无人机[J];航天电子对抗;2003年06期
8 温羡峤,李英;从美国无人机的发展来看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的应用前景[J];现代防御技术;2003年05期
9 王永寿;日本无人机的研究开发现状与动向[J];飞航导弹;2003年08期
10 袁刚辉;徐志红;;不断壮大的俄罗斯无人机家族[J];现代兵器;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林;张庆杰;朱华勇;沈林成;;远程异地多无人机系统控制权切换技术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2 谭健美;张琚;闫娟;;信息无人机系统——无人机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A];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3 黄爱凤;邓克绪;;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刘长亮;;无人机发动机气道开度自适应机构的设计与实现[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9年
5 丁霖;;无人机系统人机交互界面浅析[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6 刘泽坤;吕继淮;;舰载无人机系统的环境适应性[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叶烽;宋祖勋;;无人机系统电磁兼容性测试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易当祥;吕国志;沈玲玲;;多级路况下车载无人机疲劳载荷仿真[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钱正祥;金继才;杨鹭怡;;未来局部战争中反无人机作战对策研究[A];探索创新交流--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4年
10 高鹏骐;晏磊;赵红颖;何定洲;;无人机遥感控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洪山;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签约共同研发三国无人机系统[N];中国航空报;2007年
2 崔玺康;对抗无人机所面临的新挑战[N];中国航空报;2007年
3 林英;无人机将进入现代化农业领域[N];光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永杰 马佳;中国无人机亮相:战争“零伤亡”将实现[N];北京科技报;2008年
5 祖茜枫;“综合者”:携带小导弹的小无人机[N];中国国防报;2008年
6 王磊;印度期望打造强大无人机部队[N];学习时报;2009年
7 李荔;无人机“俯瞰”黄河灾情[N];北京科技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宋斌斌;我国无人机应用高端化趋势明显[N];中国工业报;2011年
9 吴飞;反恐十年无人机扶摇直上[N];中国航空报;2011年
10 司古;美无人机遭神秘病毒入侵[N];国防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动态环境中的无人机路径规划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高九州;无人机自主着陆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杨永明;无人机遥感系统数据获取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孙小雷;基于多阶段航迹预测的无人机任务规划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张艳超;农田信息低空遥感中图像采集与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王刚;一种螺旋桨动力配平的小型电动无尾无人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7 张潮;神经智能控制在小型快递无人机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8 李辰;面向四旋翼无人机的非线性控制方法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7年
9 徐博;植保无人机航线规划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10 王国芳;专家知识辅助的强化学习研究及其在无人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敏;分布式多类型无人机协同任务分配研究及仿真[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志花;无人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3 刘爱兵;可变形无人机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易姝姝;无人机飞行场景及数据的可视化仿真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佳璐;无人机项目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赵志鸿;某型无人机双发火箭助推发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建华;某无人机发射系统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戴世通;无人机飞行可视化仿真系统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曹攀峰;敌对与非敌对环境下无人机群的协同搜索路径与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张锡宪;无人机测控中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85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885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