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管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研究及系统实现
本文选题:空管 + 协同应急 ; 参考:《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空管系统广泛开展了应急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并建立了一系列管理规范、应急预案、应急程序。然而,我国民航应急管理缺乏长效的应急机制,且针对运行单位应急管理的实用技术和应用工具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显著的突破。因此,我国空管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大面积航班延误、大规模军航活动、大范围雷雨天气时,由于缺乏一个统一、高效、可靠的协同平台,应急处置缺乏预见性,应急响应速度慢,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往往难以高效展开,应急管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鉴于此,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在研究了空管应急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协同应急处置电子平台环境下的空管协同应急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空管协同应急总体模型,其由空管应急处置组织机制、空管应急处置运行机制和空管应急处置保障机制三部分构成,并对三部分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其次,对空管协同应急处置平台的功能、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部分的工作流程进行设计,通过在厦门空管站管制运行部、技术保障部和气象台三个部门的实际调研,对空管系统突发事件进行归类、分级和汇总,完成对应急预案库的构建。并通过利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平台,完成对空管协同应急处置平台系统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两部分功能的功能开发。最后,通过本文依托项目《基于实时运行的空管协同应急处置研究》在厦门空管站进行验证运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空管协同应急管理机制合理,工作机制完整流畅,本文所实现的协同平台应急响应功能和应急处置功能,有效改变了以往高度依赖人力的应急处置模式,实现了多方的协同应急处置。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MS),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have been widely carried out in China's air traffic control system, and a series of management norms, emergency plans and emergency procedur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However, China's civil aviation emergency management lacks a long-term emergency mechanism, and the research on practical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tools of operational unit emergency management has not made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so far. Therefore, in dealing with unexpected events, especially when we are faced with large-scale flight delays, large-scale military aviation activities, large-scale thunderstorms, due to the lack of a unified, efficient and reliable cooperative platform,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foresight, the slow response speed, the difficulty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departments and the high efficiency.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mainly completes the following research work: firstly,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air traffic managem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 paper makes a deep research on the cooperative response mechanism of air traffic management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electronic platform of collaborative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 overall model of air traffic management collaborative emergency response is constructed, which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the organization mechanism of air traffic management emergency disposal,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air traffic management emergency disposal and the mechanism of air traffic management emergency disposal guarantee, and the three parts are analyzed and elaborated in detail. Secondly, the function of the air traffic control cooperative emergency disposal platform, the work flow of emergency response and emergency disposal are designed. Through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 and investigation in Xiamen Air Traffic Control Station Control and Operation Department, Technical support Department a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Classifies, classifies and summarizes the emergency events in ATC system, and complet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mergency plan database. By using Visual studio 2008, the functions of emergency response and emergency disposal are developed. Finally, based on the project "study on collaborative emergency disposal of air traffic management based on real-time operation", the verification operation is carried out at Xiamen air traffic control s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emergency management is reasonable and the working mechanism is complete and smooth. The collaborative platform emergency response function and emergency disposal function realized in this paper have effectively changed the mode of emergency response which is highly dependent on manpower in the past and realized 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emergency treatmen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35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卫帅;黄薇;刘丹;;中美水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比较分析[J];人民长江;2009年08期
2 韩红磊;;高校档案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存在问题的探讨[J];城建档案;2014年01期
3 郭光祥;陈岩;曾光;;广州市三防形势分析及应急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防汛抗旱;2009年04期
4 王为人;;健全防汛应急管理机制 探索上海防汛工作新模式[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4期
5 孙春山;吴旭;鲍巧敏;刘文霞;刘宗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接入条件下的电力应急管理机制[J];现代电力;2013年03期
6 ;从汶川大地震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J];大坝与安全;2008年04期
7 李欣荣;;汶川大地震对图书馆应急管理机制的启示与对策研究[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9年03期
8 杨明生;;城市应急管理机制亟待强化城市应急管理[J];小城镇建设;2013年09期
9 左剑飞;李伟峰;;应急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2期
10 黄幼茹;;第3讲 基于风险的应急管理[J];电力安全技术;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祖良;;完善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以上海11·15、四川12·5火灾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2 王丹云;;论我国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郑容坤;;浅谈中国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由“三鹿婴儿奶粉”事件受到的启发[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德锌;;论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洪瑞;;推进国防动员应急机制与国家应急管理机制的有效衔接[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6 孙利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7 蔡建淮;李荣志;;江苏沿海经济开发中的应急管理机制研究[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8 汪朝晖;;借鉴国际城市经验完善首都应急管理机制[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马丽波;白冰;;心理契约、组织信任与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宫丽洁;孟繁华;;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与完善[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于洪涛;牡二发电构建高效应急管理机制[N];中国电力报;2011年
2 王杏 邹逸江 林生;国外应急管理机制是如何设置的[N];中国社会报;2013年
3 黄晓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N];潮州日报;2007年
4 卓上雄;海口加快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N];海南日报;2008年
5 记者 郑忠楠;我区应急管理机制日趋完善[N];塔城报;2008年
6 陈素娟 温荣科;健全基本药物应急管理机制[N];中国医药报;2011年
7 记者 胡秀林 见习记者 尹京华;完善应急管理机制 提高防范处置能力[N];朔州日报;2007年
8 记者 孟凌声 吕东浩;巨灾呼唤完善应急管理机制[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武志成;本市逐步形成科学高效应急管理机制[N];天津日报;2007年
10 张洪瑞;推进国防动员应急机制与国家应急管理机制的有效衔接[N];中国国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章先华;以应急机制建管为导向的规模养殖疫情防治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益民;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彭哲;英国中小学应急管理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雷泽;我国大城市社区治理中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4 闫立朝;内蒙古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雷晓黎;政府应对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陆裕军;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7 江瑞;云南国省干线公路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8 王俊东;唐山市社区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9 康静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浙军;空管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研究及系统实现[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061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06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