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强震区地质灾害精细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geological hazards in strong earthquake areas, the UAV low altitude photogrammetry system can obtain high precision, high resolution and high time-sensitive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it is flexible and not affected by complex terrain. In this paper, the low altitude photogrammetry system of UAV is applied to the fine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strong earthquake area, and the process of remote sensing fine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 UAV in strong earthquake area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esults are discussed. Taking the application of Laozui landslide area as an example, the acquisition of UAV remote sensing image and the method of making DEM,DOM and 3D real space scene are expounded.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by using three-dimensional real scenes are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1)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remote sensing survey method, this method can not only obtain higher resolution and higher precision geological hazard fine survey basic data, It also improves its timeliness and reliability. (2) the 3D real space scene of geological hazard body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wo-dimensional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and improves the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geological hazard interpre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and method of fine geological hazard investigation of UAV low altitude photogrammetry system in strong earthquake area are described,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fine geological hazard investigation in strong earthquake area.
【作者单位】: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风险制图(2011FY110100-3)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项目(SKLGP2012Z002)资助
【分类号】:P694;V2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星涛;胡奎;卢晓攀;杨化超;;无人机低空航摄的矿山地质灾害精细探测方法[J];测绘科学;2014年06期
2 孙宏伟;;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三维数字城市建模[J];现代测绘;2014年01期
3 梁京涛;成余粮;王军;汪友明;宋云;张肃;马晓波;王猛;刘彬;杨磊;;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汶川震区典型高位泥石流动态监测——以绵竹市文家沟泥石流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年03期
4 李镇洲;张学之;;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快速建立城市3维模型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年04期
5 桂德竹;林宗坚;张成成;;倾斜航空影像的城市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研究[J];测绘科学;2012年04期
6 鲁恒;李永树;何敬;任志明;;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与处理[J];测绘工程;2011年01期
7 臧克;孙永华;李京;闫志壮;宫辉力;李小娟;赵文吉;;微型无人机遥感系统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10年03期
8 何敬;李永树;鲁恒;任志明;;无人机影像的质量评定及几何处理研究[J];测绘通报;2010年04期
9 曾涛;杨武年;简季;;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处理在汶川地震地质灾害信息快速勘测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9年S2期
10 周洁萍;龚建华;王涛;汪东川;杨荔阳;赵向军;洪宇;赵忠明;;汶川地震灾区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与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J];遥感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常燕敏;无人机影像在地震灾区道路损毁应急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刘淑慧;无人机正射影像图的制作[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3 高姣姣;高精度无人机遥感地质灾害调查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张强;低空无人直升机航空摄影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云飞;余代俊;张兵;杨骁;;基于Lidar数据和倾斜摄影的城市三维模型构建[J];测绘工程;2016年12期
2 赵宏;杜明成;吴俐民;勾威;郑莹岗;赵雷;靳晓兰;;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智慧城市5D产品制作工艺实现[J];测绘工程;2016年09期
3 沈大勇;蒙印;朱桂海;杨洋;;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悬浮模型删除技术研究[J];测绘技术装备;2016年03期
4 李辉;;无人机航测在高速公路勘测中的应用及经济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6年25期
5 周杰;;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实景三维模型的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2016年25期
6 陈兴芳;马明霞;张海欢;常慧;刘宇航;;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高原地区三维城市建模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年08期
7 王帅永;唐川;何敬;张卫旭;方群生;程霄;;无人机在强震区地质灾害精细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6年04期
8 周兴霞;程多祥;赵桢;刘遐龄;;多架无人机协同航摄研究与应用[J];测绘;2016年04期
9 程振国;;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建筑物空间变化监测研究[J];河北企业;2016年08期
10 郑程辉;;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及其实践[J];福建建筑;2016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鑫;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渠系分布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陈宇琛;基于UAV和GIS技术的废弃矿山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陆东海;基于低空遥感和地政数据的非正常建设用地类型判别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樊江川;无人机航空摄影测树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5 唐斌;ID3算法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3年
6 吴松野;光学传感器几何检定技术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3年
7 张文博;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超;低空无人机航摄飞行质量自动检查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9 陶靖琦;基于证据理论的无人机遥感图像处理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王隆;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隧道变形监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向军;黄润秋;袁进科;;汶川地震震裂的斜坡岩体结构特征[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年02期
2 乔建平;黄栋;杨宗佶;孟华君;;汶川大地震诱发滑坡的震中距[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年02期
3 刘正坤;汤坚;黄玉林;;低空航测三维优化选线技术应用研究[J];遥感信息;2013年02期
4 张q;马世斌;刘丽萍;;基于SPOT5数据的盐湖矿产开发及矿山环境遥感监测[J];国土资源遥感;2012年03期
5 李冰;刘昒源;刘素红;刘强;刘峰;周公器;;基于低空无人机遥感的冬小麦覆盖度变化监测[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13期
6 梁京涛;王军;宋云;马晓波;;汶川震区典型泥石流动态演变特征研究——以绵竹市走马岭泥石流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7 韩文权;任幼蓉;赵少华;;无人机遥感在应对地质灾害中的主要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1年05期
8 殷跃平;成余粮;王军;王猛;刘彬;宋云;梁京涛;;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遥感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5期
9 马煜;余斌;吴雨夫;张健楠;亓星;;四川都江堰龙池“8·13”八一沟大型泥石流灾害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S1期
10 倪化勇;郑万模;唐业旗;徐如阁;王德伟;陈绪钰;宋志;;汶川震区文家沟泥石流成灾机理与特征[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郎城;无人机在区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2 韩文超;基于POS系统的无人机遥感图像拼接技术研究与实现[D];南京大学;2011年
3 程香丽;地震灾区道路崩塌体岩块施工难度系数专题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玉鹏;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的应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谭望庭;工业厂房的震害预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俊羽;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在大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峥;缺少控制点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几何校正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邱海波;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及可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9 潘舒放;基于IDL的无人机遥感影像拼接研究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韩友美;优化UAVRS-F摄影测量高程精度的方案与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艳杰;安徽省地质灾害分类及统计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0年02期
2 黄春鹏,刘志逊,苏茂凯;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3 ;《地质灾害勘查指南》出版[J];工程勘察;2001年02期
4 吕义清,李智兰;宣岩沟地质灾害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S1期
5 ;地质灾害可防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6 郭跃,林孝松;地质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分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第12卷第1~4期(总第38~41期)总目次[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8 刘国治;安溪县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J];福建地质;2001年01期
9 卢耀如;岩溶地区合理开发资源与防治地质灾害[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5期
10 吕义清,段妙珍;南村地质灾害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顺泉;;湖南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意见[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张业成;张春山;张梁;;中国地质灾害系统层次分析与综合灾度计算[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7-28)[C];1993年
3 卢耀如;;岩溶地区合理开发资源与防治地质灾害[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4 卢耀如;;积极防治地质灾害 与自然和谐共处[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5 徐卫亚;孙广忠;许兵;;论地质灾害学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6 刘传正;胡海涛;;地质灾害系统的初步探讨[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7 徐卫亚;;地质灾害分类体系[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8 蔡立梅;周永章;石丙飞;窦磊;付伟;付善明;;地质灾害对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孟凡森;洪益青;;开滦林西区域地质灾害变形监测与治理[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施伟忠;;湖北省2003年地质灾害回顾及2004年主要地质灾害趋势预测[A];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研究——2004年湖北省主要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会商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大锐;重新认识地质灾害[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通讯员 刘悦 叶久德;西昌电业局战地质灾害保线路平安[N];中国电力报;2006年
3 宋为伟;云南楚雄多次成功避让地质灾害[N];中国矿业报;2007年
4 记者 郑娜 实习生 陈宁;山西斥资11.9亿整治农村地质灾害[N];发展导报;2007年
5 张健;我省预防地质灾害知识培训惠及百万群众[N];贵州日报;2007年
6 易博文邋通讯员 贺正;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全面展开[N];湖南日报;2007年
7 ;乐山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N];乐山日报;2007年
8 刘海;地质灾害涉险户住上了“放心房”[N];南充日报;2007年
9 梁建东;我省将斥巨资治理地质灾害严重村[N];山西政协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树彬;我市将投入1亿元治理农村地质灾害[N];忻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道洪;汶川震区地质灾害输沙规律与山区河流演化趋势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宇;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韩冰;雅安地区滑坡灾害监测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付建飞;辽宁省地质灾害的潜在性分布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5 张春山;黄河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3年
6 汪宙峰;地质灾害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丁峰;山西省平朔地区地质灾害成灾机制与风险评估[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8 马文瀚;湖南省地质灾害孕灾机理及综合防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张以晨;吉林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及预报预警系统建设[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文江;地质灾害数据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梅惠;地质灾害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芳芳;风险社会视野中的地质灾害及其治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章鹏;县级地质灾害管理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张颖;滇西盆岭交错区公路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治理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杨t,
本文编号:2205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20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