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星载激光告警接收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7 18:03
【摘要】:本文以星载激光告警应用为背景,以激光武器系统的信标激光或照明激光为探测接收对象,研究星载激光告警接收技术,实现对反卫星激光武器系统的早期预警。目的是提升卫星系统激光威胁感知能力,提高我国卫星对激光武器威胁的规避及生存能力。为卫星激光告警系统的接收技术设计提供参考,并据此合理优化后续卫星激光告警系统的综合性能。本文首先分析了星载激光告警接收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光电探测器、运算放大器及放大电路形式。分析得出了运算放大器噪声是接收电路的主要噪声源,对比了不同偏置电路和不同运算放大电路组合后的接收电路的优缺点,为星载激光告警设备接收电路设计提供参考。其次通过理论分析结合试验修正建立了光电探测器(GT101-Φ2)的电路仿真模型。理论分析了脉冲、连续激光信号共信道检测的可行性。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pace-borne laser warning system is used a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beacon laser or illuminated laser of the laser weapon system is taken as the detection and receiving object. The space-borne laser warning receiving technology is studied to realize the early warning of the anti-satellite laser weapon system.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laser threat perception of satellite system and the ability of avoiding and surviving the threat of laser weapon.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satellite laser warning system and optimizes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he satellite laser alarm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paceborne laser alarm receiving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including photodetectors, operational amplifiers and amplifier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oise of operational amplifier is the main noise source of receiving circui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bias circuit and different combination of operational amplifier circuit are compar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receiving circuit of spaceborne laser alarm equipment. Secondly, the circuit simulation model of photodetector (GT101- 桅 2) is establish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correction. The feasibility of co-channel detection of pulse and continuous laser signals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Finall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4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伟;激光告警中的先进技术[J];航天电子对抗;2000年03期

2 王喜焱,张洁;外军激光告警设备的发展及展望[J];航天电子对抗;2002年02期

3 张洁;激光告警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J];航天电子对抗;2002年02期

4 聂劲松;梅斯林干涉装置应用于激光告警的理论研究[J];激光杂志;2005年03期

5 胥杰;蒙文;李玉江;杨庆华;;一种提高激光告警器性能的自适应方法[J];应用光学;2006年01期

6 姚梅;赵琳锋;郭豪;张碧会;;激光告警散射截获距离仿真[J];光散射学报;2010年03期

7 黄成功;吴军辉;姚梅;郭豪;赵琳锋;张碧会;贺克兰;张雷;;激光威胁源方向识别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4期

8 陈宁;王兵;陈兆兵;;激光告警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1年07期

9 付伟;先进的激光告警技术[J];激光与红外;1995年02期

10 唐;美国空军赖特实验室继续开展激光告警研究[J];电子对抗技术;199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石岚;王宏;;美军激光告警技术与装备发展分析[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付伟;;激光告警中的先进技术[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侯振宁;;国外激光告警设备的最新进展[A];2002年全国全固态激光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任华军;张健;;精确激光告警体制分析和技术研究[A];豫赣黑苏鲁五省光学(激光)学会联合学术2012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王海先;;提高激光告警精度的新技术[A];'99十一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童忠诚;;激光导引头与激光告警机编码识别技术比较[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李世伟;张记龙;景宁;王志斌;;一种提高非成像型激光告警装置空间角度分辨率的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8 吴军辉;朱震;李东强;姚梅;;激光告警设备探测灵敏度测试及作用距离评价[A];第十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彭晨;;导电透光材料提高激光告警设备电磁屏蔽能力分析[A];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江西 五省光学(激光)联合学术‘13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玉宝;大范围新型激光告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彭晨;星载激光告警接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杨帆;激光告警多路信号同步控制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磊;激光告警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颖;激光告警器告警精度检测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柴源;激光告警信号接收与处理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6 白晓明;光纤前端激光告警器时域、频域编码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7 曹俊卿;基于面阵CCD的激光告警图像处理算法研究和DSP实现[D];中北大学;2015年

8 黄艳飞;相干型衍射光栅激光探测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77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277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f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