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燃烧室构型对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自点火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1-03 21:17
【摘要】:数值研究了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带凹腔的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的瞬态自点火机理以及燃烧室构型对自点火的影响.基于求解非定常二维轴对称RANS(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建立数值模型,湍流模型采用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模型,燃烧模型采用有限速率/涡耗散模型.结果表明:反应物在凹腔提供停留时间内,产生的化学反应热能够持续积累并提高,使得反应气体达到点火温度时,燃烧室能够实现自点火.凹腔长度、凹腔直径、收敛角和平直段直径是燃烧室构型中影响自点火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种阶梯式凹腔构型,用于增强自点火性能.
[Abstract]:The transient self-ignition mechanism of PMM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in a solid fuel scramjet combustion chamber with concave cavity and the effect of combustion chamber configuration on self-ignition are numerically studied. Based on solving unsteady two-dimensional axisymmetric RANS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 the numer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turbulent model is based on SST (shear stress transport) k- 蠅 model, and the combustion model is based on the finite rate / vortex dissip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ction heat generated by the reactants can accumulate and increase continuously within the residence time provided by the concave cavity, so that the combustion chamber can achieve self-ignition when the reaction gas reaches the ignition temperature. The length of the cavity, the diameter of the cavity, the convergence angle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flat sec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lf-ignition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 step-type concave cavity configuration is proposed to enhance self-ignition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6020)
【分类号】:V23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利和;武志文;刘昶秀;陶欢;魏志军;王宁飞;;入口气流参数对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性能的影响分析[J];兵工学报;2014年05期

2 迟鸿伟;魏志军;王利和;李彪;王宁飞;;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PMMA自点火性能数值研究[J];推进技术;2014年06期

3 王利和;武志文;迟鸿伟;魏志军;王宁飞;;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准一维计算方法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13年06期

4 刘伟凯;陈林泉;杨向明;;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掺混燃烧数值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12年04期

5 杨向明;刘伟凯;陈林泉;郑凯斌;;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原理性试验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12年03期

6 杨明;孙波;;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数值仿真[J];兵工自动化;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明;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内流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2 陈军;超声速流场中凹腔火焰稳定器的点火与稳焰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迟鸿伟;魏志军;李彪;王利和;王宁飞;;燃烧室构型对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自点火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6年08期

2 吕仲;夏智勋;刘冰;刘元春;;采用固体燃料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J];航空动力学报;2016年08期

3 赵庆华;吴勇;王静;姚文惠;冀占慧;马云娇;;提高碳氢富燃料推进剂燃速压强指数研究[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6年03期

4 李彪;迟鸿伟;王利和;魏志军;王宁飞;;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初步实验研究[J];推进技术;2016年04期

5 陶欢;魏志军;迟鸿伟;孙巍伟;王宁飞;;燃烧室长度对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性能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6年03期

6 张玉霞;郭小帆;汪玲;;探析水冲压发动机的原理性试验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31期

7 李彪;魏志军;迟鸿伟;王宁飞;;进气道内压缩比对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6年02期

8 胡晓磊;王辉;乐贵高;马大为;于存贵;;二次燃烧对燃气弹射载荷和内弹道影响数值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15年06期

9 迟鸿伟;魏志军;王利和;李彪;王宁飞;;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火焰稳定性数值研究[J];推进技术;2015年10期

10 陈雄;朱国强;郑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中的燃面退移速率影响因素研究[J];兵工学报;2015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淼;基于丙酮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气流混合比测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袁用文;富油/粹熄/贫油(RQL)燃烧室性能和排放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伟凯;陈林泉;杨向明;;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掺混燃烧数值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12年04期

2 杨向明;刘伟凯;陈林泉;郑凯斌;;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原理性试验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12年03期

3 杨明;孙波;;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数值仿真[J];兵工自动化;2012年01期

4 赵庆华;刘建全;王莉莉;马岩;;固体燃料的超声速燃烧研究进展[J];飞航导弹;2009年10期

5 王兰;邢建文;郑忠华;乐嘉陵;;超燃冲压发动机内流性能的一维评估[J];推进技术;2008年06期

6 陈灏;胡春波;孙得川;杨玉新;;固体燃料热分解特性分析[J];固体火箭技术;2008年01期

7 田辉,蔡国飙,王慧玉,张振鹏;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固体燃料的燃速计算[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刘小勇;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J];飞航导弹;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志吉;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烧过程仿真与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占云;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第一个40年[J];飞航导弹;2002年09期

2 王永寿;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取得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最高推力[J];飞航导弹;2002年12期

3 刘敬华,童建忠,邢君波,徐逸梅;国外磁流动力学能量旁路超燃冲压发动机发展概况——一种新型高速冲压发动机[J];飞航导弹;2003年09期

4 野舟;美国空军开始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J];战术导弹技术;2004年03期

5 沈剑 ,王蕾;骑波飞行器计划在飞行中演示超燃冲压发动机推进系统[J];飞航导弹;2004年07期

6 梁晓霞;;印度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取得突破[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6年01期

7 杨英;魏国福;;澳大利亚进行两次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J];飞航导弹;2006年11期

8 鲍文;秦江;周伟星;于达仁;;一种新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闭式冷却循环[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12期

9 王莉;严明;;超燃冲压发动机进入静态试验阶段[J];飞航导弹;2009年04期

10 刘佳;丛敏;;阿诺德工程发展中心试验亚燃/超燃冲压发动机[J];飞航导弹;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宇;陈立红;;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与思考[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2 崔涛;于达仁;鲍文;;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模式转换的突变、滞后、分岔及建模方法[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3 周林;孙德军;杨基明;;超燃冲压发动机实际工况的性能分析[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4 于达仁;崔涛;鲍文;;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控制问题[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5 李俊红;程晓丽;沈清;;基于喷管出口压力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预测理论与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邢建文;郑忠华;宋文艳;杨阳;;反应机理对数值模拟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杨顺华;钱炜祺;肖保国;乐嘉陵;;化学动力学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徐林;张中伟;许正辉;赵高文;;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技术[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9 陈小明;李松晶;聂伯勋;;恩超燃冲压发动机高温燃料流量调节阀的热力学特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小明;李松晶;聂伯勋;;超燃冲压发动机高温燃料流量调节阀的热力学特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31所研究员 马会明;五大关健动力技术 决定“高超”命运[N];中国航天报;2012年

2 逸文;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N];中国航空报;2013年

3 沈剑;X-51A超燃冲压发动机完成地面试验[N];中国航天报;2008年

4 青云;X-51A进一步接近飞行[N];中国航空报;2007年

5 翁宗波 曹望 李雷;“乘波者”抓住了最后机会[N];解放军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彪;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兰;超燃冲压发动机整机非结构网格并行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7年

3 邢建文;化学平衡假设和火焰面模型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7年

4 姚照辉;考虑飞/推耦合特性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黄兴;超燃冲压发动机特性计算与一体化设计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

6 王西耀;超燃冲压发动机非定常流动数值研究[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12年

7 邓维鑫;宽范围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组织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陈兵;空间推进算法及超燃冲压发动机部件优化设计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9 吴先宇;超燃冲压发动机一体化流道设计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余勇;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过程理论和试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壮壮;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壁厚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学夫;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料供应系统方案设计与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周有新;超燃冲压发动机再生主动冷却结构强化换热分析与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和舒;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大推力稳态优化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韦又毓;含有两相流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曹瑞峰;面向控制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一维建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超;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方案设计与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李鳌;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燃油供应系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于田;超燃冲压发动机模态转换突变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刘建文;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流场数值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09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309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1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