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非对称来流下微型涡流发生器边界层流动控制

发布时间:2019-05-10 20:40
【摘要】:为有效改善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性能,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来流马赫数2.0条件下多种结构的微型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控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微型涡流发生器后缘宽度的增加,隔离段内激波串长度有效缩短,高压前锋后移且整体式略优于分离式;整体式微型涡流发生器产生的流向涡对的横向距离较近,与下壁面的距离较分离式远,能在短距离流动过程中将动量传递给低动量区,有效改善边界层流动性,但作用距离较分离式短;带后缘宽度的微型涡流发生器可有效降低流场总压畸变,对流场质量改善作用要优于基本型。
[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cramjet isolation section, the flow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vortex generators with various structur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ch number 2.0 are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idth of the rear edge of the micro vortex generator, the length of shock string in the isolation section is effectively shortened, and the high pressure forward moves backward and the whole part i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separation type. The transverse distance of the vortex pair produced by the integral micro vortex generator is close to that of the lower wall, which can transfer momentum to the low dynamic region in the process of short distance flow,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obility of the boundary layer. But the acting distance i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separated type. The micro eddy current generator with trailing edge widt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otal pressure distortion of the flow field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flow field better than the basic type.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
【基金】:航空科学基金(20151396013)
【分类号】:V23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旭昌;王应洋;张成涛;;小支板后不同喷孔形状射流的气动特性[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2 薛大文;陈志华;孙晓晖;陈耀慧;;微型三角楔超声速绕流特性的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博;基于微型涡流发生器的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峰;王旭东;张涵;;非对称来流下微型涡流发生器边界层流动控制[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2 马杰;陈志华;孙晓晖;薛大文;;射流控制条件下超声速尾翼弹的气动特性[J];工程力学;2016年09期

3 董祥瑞;陈耀慧;董刚;刘怡昕;;基于双微楔的高超声速激波与边界层干扰控制研究[J];兵工学报;2016年09期

4 王旭东;高峰;徐晨洋;张涵;;超声速来流下叶片式微型涡流发生器流动控制研究[J];航空工程进展;2016年03期

5 董祥瑞;陈耀慧;董刚;刘怡昕;;高超声速激波/边界层干扰及MVG阵列流动控制研究[J];工程力学;2016年07期

6 薛大文;陈志华;孙晓晖;;微涡流发生器对激波边界层作用诱导的流体分离控制[J];工程力学;2016年07期

7 马杰;陈志华;孙晓晖;薛大文;;超声速旋转火箭弹气动流场的微楔控制[J];工程力学;2016年06期

8 Jie MA;Zhi-hua CHEN;Zhen-gui HUANG;Jian-guo GAO;Qiang ZHAO;;Investigation on the flow control of micro-vanes on a supersonic spinning projectile[J];Defence Technology;2016年03期

9 董祥瑞;陈耀慧;董刚;刘怡昕;;基于DES方法的高超声速激波/边界层干扰的双微楔控制数值研究[J];航空学报;2016年06期

10 沙莎;陈志华;姜孝海;;激波与障碍物作用加速衰减的数值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俊林;超声速轴对称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赵延辉;基于凹腔—支板火焰稳定器的超声速燃烧室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SONG Gang-lin;ZHANG Yan;WEI Bao-xi;TIAN Liang;XU Xu;;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aero-ramp and transverse injector based on gas-pilot flame[J];航空动力学报;2014年02期

2 杨银军;窦志国;段立伟;;超声速来流中横向喷流角度对流动与混合特性的影响[J];现代电子技术;2013年17期

3 张丁午;王强;胡海洋;;菱形孔射流在超声速流场中的气动特性[J];航空动力学报;2012年10期

4 金劲睿;刘玉英;洪燕;;前置肋片对凹槽火焰稳定器混合特性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1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斌斌;合成射流激励器及在主动流动控制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2 姚占朝;面向主动流动控制的微致动器阵列与仿真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张进;涡流发生器控制超临界机翼附面层分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吴勇;微型空气涡流发生器控制边界层问题的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刚;刘伟;牟斌;肖中云;;涡流发生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7年02期

2 孙一峰;杨士普;;短舱涡流发生器流动控制机理初探[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2年01期

3 郝志永;余恒旭;宓为建;卢凯良;;涡流发生器涡激振动抑制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2年03期

4 徐志明;王宇朋;刘坐东;张一龙;;翼型涡流发生器抑垢性能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11期

5 徐志明;刘锴U,

本文编号:2473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473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4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