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气体取样分析在脉冲燃烧风洞试验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6-24 19:15
【摘要】:针对脉冲燃烧风洞试验条件及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流场环境,设计了用于脉冲燃烧风洞流场氧气组分浓度校核及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气流组分分析的探针取样-气相色谱分析测量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取样探针内部流场特性及燃气化学反应冻结情况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进入探针的气流被有效冷却,能够实现化学反应冻结。利用风洞试验气流进行了系统校核,系统控制方面能够满足脉冲风洞试验测量要求,所得到的气流中氧气含量测量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偏差小于5%,甚至低至0.4%。利用该系统对马赫数2.6来流条件、直连式燃烧室模型燃烧工况下,出口不同位置处燃气中O2、N2和CO2等主要气体组分进行了直接测量,并进而估算了各测点处的表观燃烧效率,获得了其变化情况,所得到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燃烧室中燃料的分布情况。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est conditions of pulse combustion wind tunnel and the flow field environment at the outlet of scramjet combustion chamber, a probe sampling-gas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system for check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components in the flow field of pulse combustion wind tunnel and the analysis of air flow components at the outlet of engine combustion chamber is designed. On this basis, the internal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pling probe and the freezing of gas chemical reactions are analyz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probe is effectively cooled and the chemical reaction freezing can be realized. The wind tunnel test air flow is used to check the system, and the system control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ulse wind tunnel test. The measured values of oxygen content in the air flow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s, and the deviation is less than 5% or even as low as 0.4%. The system is used to directly measure the main gas components such as O _ 2, N _ 2 and CO2 in the ga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t the outlet under the Mach number 2.6 flow condition and the direct combustion model combustion condition, and then the apparent combustion efficiency at each measuring point is estimated, and the variation is obtain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results reflect the fuel distribution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作者单位】: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中心;
【分类号】:V21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正侯,吴念劬,杨清泉;脉冲燃烧装置综述[J];煤气与热力;1988年02期

2 秦朝葵,隋元春,张同,姜正候;脉冲燃烧的数学模型[J];煤气与热力;1993年04期

3 姜正侯,王岳佾,章成骏;脉冲燃烧装置的燃烧特性[J];煤气与热力;1992年02期

4 章晓梅,徐圃青,张屹,王家骅;脉冲燃烧机理初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5 秦朝葵,姜正侯;脉冲燃烧的稳定机理[J];同济大学学报(热能工程版);1995年06期

6 秦朝葵,张同,吴念劬,,姜正侯;脉冲燃烧控制和稳定性的研究[J];煤气与热力;1995年06期

7 赵勇,林海鹰,王亚娟;脉冲燃烧系统及应用[J];陶瓷;1998年04期

8 兰霄;田小果;;脉冲燃烧控制技术[J];钢铁技术;2005年02期

9 孙保明;吴立晗;;脉冲燃烧控制技术论述[J];技术与市场;2012年04期

10 吕鸿锐;脉冲燃烧工业液体加热装置的研制[J];煤气与热力;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石鑫;金百刚;王国恒;;脉冲燃烧系统及其在干燥中的应用[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2 杨富荣;杨阳;陈力;鲍伟义;苏铁;乐嘉陵;;脉冲燃烧风洞起动过程光电方法测量[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黄宁燕;张凌;;调焰式脉冲燃烧控制技术在工业炉中的实现[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咸京赫;张传义;米常伟;张国焕;;加热炉脉冲燃烧控制决策的仿真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蔡立强;;脉冲燃烧技术在工业炉窑中的应用[A];2005川渝地区自动化与电控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曹卫宁;;脉冲燃烧技术在大方坯加热炉上的应用[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伟雄;张小庆;毛雄斌;伍军;;脉冲燃烧风洞排气总温和浓度测量技术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乐嘉陵;;CARDC脉冲燃烧风洞的研究的历史回顾及发展[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陈辉;刘元刚;赵英亮;李彦初;;脉冲燃烧技术在锻件热处理炉上的应用[A];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段建高 庄惟琦 傅耀湘;精确控温、节能、降本“三合一”[N];中国冶金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夏玉亮;模糊变周期脉冲燃烧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13年

2 秦建超;宝钢2050热轧3号加热炉脉冲燃烧控制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3 孙赫晨;调频流控振荡技术与脉冲燃烧的实验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4 刘领;蓄热式脉冲燃烧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5 郝建;蓄热式加热炉脉冲燃烧技术及换向周期优化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05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505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b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