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基于滑模控制理论的前向追踪拦截制导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21:42
【摘要】:随着各国竞相发展高效进攻型武器,高精度的防御武器系统也随之发展起来。高超声速目标相对于普通目标具有更快的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更高的突防能力,更大的破坏力。利用传统方式对高超声速目标进行拦截存在控制难度大,难以达到精度要求等问题。为降低控制难度,本课题选用前向追踪拦截方式对高超声速目标进行空对空拦截,通过机动将拦截器置于目标前方,拦截器以较低的速度靠近目标的预测飞行弹道,二者飞行方向保持一致,拦截器相较目标具有更低的飞行速度,这一方式降低了控制难度,提高了拦截精度且降低了拦截器的性能要求,使得拦截过程更加合理高效。本文主要工作如下:根据前向追踪拦截方式的工作原理,结合古典力学理论,建立了目标与拦截器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进而得到了相关参数的表达式。根据前向追踪拦截的制导条件,结合比例导引的优点,利用变结构控制对干扰具有自适应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滑模变结构制导律。该制导律采用了控制拦截器与目标高度角成比例的思想,将低速拦截器始终控制在高速目标之前,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同时,针对滑模变结构控制中存在的抖振问题,对制导律进行了改进优化,即用饱和函数代替滑模变结构控制中原有的开关函数项,从而抑制了系统内的抖振。针对实际情况中,拦截器通常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导致其速度发生变化的问题,建立了拦截器三维外形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网格处理以及部分气动特性的数值计算,分析得到了拦截器不同马赫数及不同高度下的所受阻力情况;将气动分析得到的结果加入制导律中对拦截过程进行全弹道仿真。以空对空拦截为例,基于MATLAB平台分别对拦截器速度不变和变化的条件下以及目标非机动与目标机动两种情况下的拦截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将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制导律的可行性和强鲁棒性,并具备推广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前向拦截制导律的设计,以及面向高超声速目标的地空拦截推广具有实际意义。
【图文】:

示意图,美国,示意图


美国GBI系统拦截示意图

防空导弹,俄罗斯,高超声速巡航导弹


图 1- 2 俄罗斯 S-500 防空导弹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拦截问题的研究不同于普通防空问题的研究和高机动性,这使得针对高超声速目标进行的拦截将更难以控对拦截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提高弹载导引头对大距离目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J765;V4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其伟;王向华;;基于滑模控制的双约束条件下协同制导律的设计[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2 司玉洁;宋申民;;拦截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三维有限时间制导律设计[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7年03期

3 杨鹏飞;方洋旺;伍友利;雍霄驹;张丹旭;;随机快速光滑二阶滑模末制导律设计[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4 李志平;周军;郭建国;;一种新的非线性末制导律设计[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4年03期

5 叶继坤;雷虎民;李炯;邵雷;薛东风;;基于角度关系的几何制导律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12期

6 乔洋;陈刚;陈士橹;徐敏;;一种快速爬升和快速下降的奇异摄动最优中制导律设计[J];固体火箭技术;2008年03期

7 宋锦武;;两种追踪制导律对比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5期

8 罗喜霜,张天桥;远程多用途导弹中段制导律(英文)[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2002年02期

9 丁景涛,周凤岐,周军;一种中远程地空导弹初制导律[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1年03期

10 陈海东,李军辉,余梦伦;再入飞行器高空最优制导律[J];战术导弹技术;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立军;周风岐;;具有有界控制的导弹空间末制导律[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2 郑立伟;荆武兴;;基于零作用误差的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6年

3 梁宏伟;马保离;;导弹拦截的一种非线性自适应制导律[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张振南;李兴玮;;攻击机动目标的制导律研究[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徐泽宇;蔡远利;李慧洁;;一种拦截大机动目标的变结构中制导律[A];第19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19th CCSSTA 2018)[C];2018年

6 郑立伟;荆武兴;;适用于大气层外拦截器的近最优中制导律[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曾宪伟;方洋旺;伍友利;王洪强;刘加丛;;一种新的最优制导律[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蔡立军;周凤岐;;高超音速导弹的一种最优制导律[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9 曹唯一;杨秀霞;沈如松;;高速飞行器拦截制导律研究[A];第二届中国空天安全会议论文集[C];2017年

10 张靖男;赵兴锋;郑志强;黄柯棣;;巡航导弹中制导律设计与仿真[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曜;终端多约束有限时间收敛末制导律[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葛连正;前置追踪拦截方式的拦截器变结构制导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刘骁;反装甲制导子弹药总体技术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李桂林;基于有限时间控制理论的导弹末制导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胥彪;输入受限的敏捷型导弹制导与控制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赵捍东;脉冲发动机提供控制力的火箭弹弹道修正理论及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刁兆师;导弹精确高效末制导与控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齐映红;小卫星追踪拦截制导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郭鹏飞;旋转弹质量矩控制技术与末制导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鹏;基于有限时间系统理论的多飞行器协同拦截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之翰;基于滑模控制理论的前向追踪拦截制导律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年

2 薛山;大气层外飞行器多目标分配与带约束末制导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汤润洲;基于滑模控制的一体化导弹制导律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4 尹卫东;反高速机动目标的制导律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王健;攻击角度约束下的变结构制导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6 周运强;空地导弹先进制导律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单宝灯;基于模糊逻辑的导弹精确末制导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王妍;可重复使用飞行器末段制导律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郑晓华;基于模糊逻辑的导弹制导律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苏文山;大气层外偏置制导律的设计与精度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93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593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8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