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飞行控制系统协同容错控制
【图文】:
现状进行阐述,最后将对多智能体系统和容错控制领域结合的现有理论成果进行介绍。1.3.1 多智能体系统研究现状多智能体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前沿课题,它可以被用来研究自然界中的一些群体行为,在机器人集群、无人机编队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事与自动控制、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此投入了足够的重视。如图 1.1 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毕业生带领团队进行的无人机表演,无人机伴随着灯光精准的排列成各种图案。多智能体系统的概念最初起源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活动,,通过观察生物个体的群体现象,慢慢衍生出了集群的概念。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个体之间通过一些简单的规则展现出令人奇特的群体行为,例如鸟在迁徙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多变的队形、鱼群通过收集周围环境的信息以群体的形式在海中移动和蚂蚁通过简单的任务规划找到最佳路径等,这些生物个体之间通过独特的信息传递方式,以达到相互合作的状态。这远远超出了个人层面,这样的群体合作行为往往能够完成个体无法单独完成的目标,于是便衍生除了多智能体系统的概念:由多个智能体组成,目标是将复杂的系统建设成更小的、彼此相互通信、协调的,易于管理的系统。
翼飞行器在三维空间上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简单介绍,为之后的来将对飞行器研究中常用的地面坐标系、机体坐标系进行介绍运行原理,给出四旋翼飞行器在三维坐标系下的六自由度数学行器机理分析的结构复杂、种类众多,按照其结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类:“”字型四旋翼飞行器的结构图,图 2.2 为“+”字型四旋翼飞行+”型四旋翼飞行器进行研究。如图 2.1 所示,四旋翼飞行器的的末端,这里分别为四个螺旋桨编号为{1,2,3,4},其中 1 号桨转方向相同。以 1 号桨与 2 号之间的连线为机体坐标系 x 轴,体坐标系 y 轴,沿垂直机体平面向下方向为机体坐标系 z 轴。 2 号螺旋桨以顺时针的方向旋转,3 号和 4 号螺旋桨以逆时针的翼飞行器,“x”型四旋翼飞行的结构更为复杂,但在控制精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249.1;TP18;TP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泽宇;项志军;张士勇;;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主动容错控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2 周振超;张健;王立红;王猛;;容错控制理论综述与展望[J];自动化博览;2008年07期
3 乔秦宝,秦岭松,翁清,陶永华;一种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4 毛海杰;李炜;冯小林;;非线性系统主动容错控制综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年04期
5 方华京,章红,郑英,谢林柏,杨方;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J];控制工程;2005年S2期
6 张俊智,王丽芳,葛安林;自动离合器的容错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1998年04期
7 周菲;;多模型传感器故障软闭环容错控制方法与应用策略[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5年18期
8 孙金生,李军,徐蕾,王执铨;动态大系统的分散容错控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9 袁立嵩,蒋慰孙;多变量系统二次稳定性容错控制问题的研究[J];自动化学报;1996年06期
10 于达仁,鲍文,徐基豫;汽轮机负荷控制的容错控制方案[J];动力工程;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树彬;黄鹤;韩笑冬;王执铨;;一种基于细化故障的容错控制设计[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罗小元;武晓晶;关新平;;一类非线性时滞系统基于观测器的自适应容错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方华京;章红;郑英;谢林柏;杨方;;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韩兵;陈新海;;避免误报警率影响的广义预测容错控制[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敏;臧曙;周东华;;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容错控制[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6 陈明阳;;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器协同容错控制研究[A];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9年
7 郭朝峰;金惠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智能容错控制[A];第十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刘秀芝;戴亚平;;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容错控制研究综述[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李晓娓;崔宝同;;基于多个改进神经网络的主动容错控制方法[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余雪莲;孟令雅;;非线性时变时滞不确定系统的非脆弱容错控制[A];第36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E)[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杨频萍 本报通讯员 王伟;他为飞机、高铁装上“安全大脑”[N];新华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渭辛;分布式测量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张康康;基于滑模技术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及应用于高速列车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3 林雪;高铁列控系统自适应主动容错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4 董亮辉;永磁无刷电机转角检测故障及其容错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5 陈力恒;动态系统故障估计观测器设计与容错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高振刚;基于EPS的人机协同转向与悬架系统主动容错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7 伍伟;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容错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8 李元新;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容错与事件触发控制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9 韩建;状态可观测的模糊系统故障检测、估计与容错控制[D];东北大学;2017年
10 刘磊;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变量离散系统的自适应容错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阳;一类下三角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容错控制[D];辽宁科技大学;2019年
2 李春荣;一类线性系统的故障估计与自适应容错控制问题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9年
3 沈俊辉;基于模糊控制的容错控制技术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朱毅;五相容错型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5 孙成功;线控转向叉车传感器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6 郝中华;基于滑模的航空发动机容错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7 刘甜甜;液位系统的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8年
8 胡豆豆;四相电励磁双凸极电机驱动系统故障分析与容错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9 刘万璋;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飞行控制系统协同容错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10 陈虹潞;基于模型的发动机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00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600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