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流体矢量喷管的应用研究
【图文】:
(a) (b)(c) (d)图1.1 四种常见的流体推力矢量形式1.2 流体推力矢量喷管研究现状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对各种推力矢量装置进行了大量
滚转 3 个方向的运动,因此用方向舵作偏航时需同时偏转其他操纵面来阻止俯仰和滚转两方向的运动,增大了控制难度。图 1.2 所示为 X-36 的外形。用翼梢开裂式副翼和矢量推力系统来补偿没有垂尾的不足。其中矢量推力系统仅用于偏航控制,而不用与纵向俯仰控制。开裂式副翼可独立操纵,上下都可以偏转到 30°。另外,机翼后缘副翼分为两段,可单独作动,,提供偏航所需的操纵;内侧副翼则像典型襟副翼一样作动,起到升降舵作用,用于俯仰和滚转操纵。X-36 的试飞成功为 X-4的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X-45 在尾喷管两侧布置了升降副翼,在外翼段布置了方向副翼。X-45 的喷管同样具有矢量推力功能,如图 1.3 所示。X-47B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无人作战飞机验证机,也是第一种全尺寸舰载无人作战飞机验证机[35]。该验证机采用飞翼布局,机体后缘外廓线为 W 形,每侧机翼的前后缘平行。短翼位置靠后且翼尖前部有切角。机翼可折叠,并且在折叠处进行了特殊设计,可保证机翼展开之后,机翼上下表面仍然光滑,以维持蒙皮的导电连续性,降低雷达反射面积(RCS),从而提高隐身性。飞机具有 6 个操纵表面,2 个为机翼后缘全翼展升降副翼,另 4 个为 嵌入式操纵面 ,即小型的可收式控制表面,用以实现方向操纵,如图 1.4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24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雪燕;罗艳春;姜晓莲;;推力矢量技术的应用及影响[J];科技资讯;2012年05期
2 唐福俊;;离子推力器推力矢量偏角测试[J];真空与低温;2009年02期
3 魏志刚;薛亮;林正;;发动机推力矢量喷管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24期
4 范文正;李明;;推力矢量喷管现状和发展趋势[J];航空科学技术;2006年01期
5 刘刚,杨永,李聪;二股流喷射控制推力矢量数值计算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05年02期
6 卢燕,樊思齐;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的静态内部性能分析[J];飞机设计;2002年02期
7 梁春华,靳宝林,李雨桐;球形收敛调节片推力矢量喷管的发展[J];航空发动机;2002年03期
8 张劲;刘自虎;祝雪平;;军用航空发动机推力矢量技术发展展望[J];江苏航空;2002年03期
9 陶增元,李军,程邦勤;飞机推进系统关键技术——推力矢量技术[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方昌德;飞机推力矢量技术发展综述[J];航空科学技术;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川;刘赵淼;申峰;;外流角度对逆流推力矢量喷管矢量角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何敬玉;陈强;董金刚;欧平;唐亚丽;;双喉道推力矢量喷管的气动性能数值模拟[A];2017年(第三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增刊)[C];2017年
3 岳磊;程涛;;过失速下推力矢量飞机的仿真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志远;赵天泉;汤海滨;王一白;任军学;;MPDT磁控推力矢量偏转方案设计与仿真验证[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九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三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S04特种推进及新型推进技术[C];2018年
5 刘赵淼;王翔;;外套管结构参数对逆流推力矢量喷管的影响[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6 阮文华;刘小波;宋波涛;;水下发射扰流片推力矢量CFD仿真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陈洁;梁勇;宋超;;一类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推力矢量复合控制研究[A];第24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尹永鑫;杨明;王子才;;推力矢量飞行器姿态控制方法[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张建东;王占学;刘增文;蔡元虎;;收扩喷管的两种气动推力矢量技术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李志杰;王占学;蔡元虎;;自由流Ma对流体推力矢量喷管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A];探索 创新 交流——第三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第三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邢强 整理 杨季鑫;“推力矢量技术”一直在进化[N];解放军报;2019年
2 记者 矫阳;我国已掌握推力矢量关键技术[N];科技日报;2018年
3 记者 吴斌斌;我国推力矢量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航空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张强;中国需要借鉴苏-35发动机吗[N];科技日报;2017年
5 李世煌;第一种“数字导弹”出世了[N];中国国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海涛;火箭发动机推力矢量测量理论、方法与自动测试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2 胡孟权;推力矢量飞机非线性飞行控制律设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3 高双;喷水推进船舶的航向/航速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马会民;矢量喷管非定常流场计算与动态数学模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泳辰;新型流体矢量喷管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韩杰星;流体矢量喷管内外流耦合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3 赵雄;基于无源流体推力矢量喷管的飞行器控制技术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4 余祖潮;高隐身推力矢量喷管及其后机身一体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5 陈雨;喷管偏角对泵喷推进潜航器内部流动及推力矢量特性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6 吕锡昌;推力矢量喷管的流场仿真与结构优化设计[D];大连交通大学;2017年
7 胡旭晓;火箭发动机推力矢量测试系统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张义军;三轴承推力矢量喷管结构设计与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9 刘刚;射流引射推力矢量数值计算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10 翟怡;火箭发动机推力矢量测试平台动态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12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61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