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纤传感器的柔性充气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
【图文】:
1.1.1 基于光纤传感器的航空航天结构健康监测研究背景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 80 年代首次被提出应用于航空航天结构中,并迅速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热门研究课题[1]。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简称 SHM)是指通过传感网络(光纤、压电器件等)实时采集和分析反映结构健康状态的物理量,,如温度、位移、加速度、传播特性和振动模态等[2]。获取这些信息之后,采用先进信号处理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可以提取反应结构状态的特征参数,从而达到对结构的健康状态、运行状态、可靠性、耐久性和承载能力进行智能评估的目的,起到控制或消除结构损伤早期安全隐患进一步发展的作用。以此来实现结构工作状态实时监测,确保结构能够安全使用,降低维修成本[3-5]。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航空航天结构越来越复杂,造价成本、发射成本越来越高。而航空航天结构在服役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往往是高压、真空、强辐射、超低温和强磁场等恶劣环境,在服役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空间碎片、小流星撞击等情况[6]。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航空航天结构强度降低、寿命减少甚至结构失效。航空航天结构失效造成的事故如图 1. 1 所示。因此实时对航空航天结构服役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进行监测并对结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是非常有意义的。
图 1. 2 充气式空间站和充气式反射面天线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型复杂航天器结构越来越受青睐。因此柔性充气结构在航天器结构中所在份额越来越大。由于多种类型复杂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极端交变温度载荷、太阳、深空环境较强高能粒子辐射以及空间碎片和微流星撞击等[17],柔性充气结构可能会出现开裂、通孔、基体挤压、纤维断裂、分层失效及薄膜褶皱等损伤。这些损伤如果不能被检测出来并及时的进行修补,在结构服役过程中,损伤将不断积累,从而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了充气结构的机械强度与长期服役安全,这势必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出现人员伤亡等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必须对柔性充气结构存在的诸如表面裂纹、内埋缺陷、受冲击载荷撞击位置及高应力集中区域等具有潜在危险性部位进行实时状态监测,及时掌握结构在荷载和外部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变化,给出结构状态信息[18]。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基于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现状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光纤传感技术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重视。随着光纤传感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267;V467;TP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石麟;;造型独特新颖、千姿百态的充气结构[J];建筑工人;1981年04期
2 罗福午;从帐篷到充气结构[J];建筑技术;2002年07期
3 兰天;;东京后乐园球场的充气结构[J];建筑结构;1988年03期
4 江锡虎;谢步瀛;王恒;;充气结构的空间造型分析研究[J];工程图学学报;2006年02期
5 李云;;充气结构在航天器上使用的研究[J];国外空间动态;1991年02期
6 王亚夫;写在《充气结构》银幕之外[J];电影评介;1981年03期
7 李沫宁;孟军辉;刘莉;;柔性充气结构在无人系统中的应用[J];无人系统技术;2019年01期
8 ;充气结构中的气撑膜结构[J];建筑结构学报;1986年02期
9 唐昱;;别具特色的充气家具[J];家具;1987年05期
10 钱强;用于充气结构的高性能多轴向织物[J];产业用纺织品;199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闫军;;空间充气结构展开动力学仿真探讨[A];2007全国结构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房光强;彭福军;丁同才;;空间充气结构复合膜及其固化工艺[A];TFC'0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肖龙;郭建斌;肖亚成;;气承式充气膜煤棚的优点和应用前景[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建筑工程专业委员会2012年优秀论文汇编[C];2012年
4 周涛;谢志民;杜星文;;空间充气支撑结构刚化机理研究[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吴耀;贺卫亮;;充气式返回与降落系统的模态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6 毛国勇;黄晓强;曲绍兴;;力电耦合下介电高弹体薄膜充气结构褶皱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常强;那向谦;;建筑中的双气膜结构[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8 奚日升;张小青;宁银;;空间探测可应用的轻薄展开技术[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前言[A];空间结构论文选集(二)[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杨艳 王伟志;产学研互借力 产业化共推动[N];中国航天报;2013年
2 张德麟;俄研制出高层建筑紧急逃生伞[N];中国纺织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磊磊;可展开太阳能聚焦系统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弯弯;基于光纤传感器的柔性充气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孙甜甜;充气结构展开模型及其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彭路;空间充气结构展开过程动力学仿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4 王楠;空间充气结构的充气系统设计和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李苇;充气结构在大型星载天线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杨风雷;充气结构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长安大学;2008年
7 房光强;空间充气结构材料的热循环与真空紫外辐照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向际超;空间充气展开结构动力学特性及其参数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9 崔宇佳;充气翼三维初始形态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许家裕;充气式返回飞行器的结构动态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8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618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