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平流层无人飞行器无动力着陆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0 17:11
【摘要】:平流层由于特殊的环境特点以及潜在的军事价值,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同时,无动力着陆可以减少飞行器的燃油携带,甚至可以不安装发动机,减少燃料损耗。因此,本文针对平流层无人飞行器的无动力着陆技术进行了研究,当飞行器巡航状态结束,飞行器发动机停机后,飞行器从平流层开始进行着陆的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飞行器的着陆轨迹进行粗略规划,以飞行器的三自由度纵向模型为基准,将飞行器的着陆轨迹分为再入段、能量管理段、进场着陆段、接地拉平段和地面滑行段。根据飞行器的受力平衡反向推算飞行器的攻角,根据纵向稳定性和力矩平衡反向推算飞行器的升降舵偏角。根据飞行器的攻角和升降舵偏角的变化情况来判断轨迹是否合适。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利用三自由度纵向插值模型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然后,针对飞行器能量管理段能量过高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航迹变化的纵向耗能方案。该方案通过调整飞行器的下滑道来增加航程,增大能量耗散。首先计算出飞行器在能量管理段允许的能量范围。在降落过程中,当飞行器能量过高时,以更深的下滑道进行下滑。直至能量与标称能量线相同,飞行器以能下滑到高低空交接点的下滑倾角完成浅下滑。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对标称情况和拉偏情况的纵向耗能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针对飞行器能量管理段能量过高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舵的能量耗散方案。该方案改变了飞行器常见的升降舵构型,将每片升降舵结构拆分为两片。当飞行器能量正常时,飞行器的两片舵作为一个整体,一同偏转。当飞行器能量过高时,飞行器的两片舵一正一负偏转,形成交叉舵面,增大单位航程的阻力。根据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对该方案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然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对飞行器的初始能量拉偏以及阻力系数拉偏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将交叉舵耗能方案和纵向耗能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案各自的优缺点。
【图文】:

飞艇,外观,型号,平流层


第一章 绪 论平流层飞艇是一种密度比空气低的飞行器,,内部充有氦气,提供静升力,由艇尾翼、吊舱和推进装置组成。飞艇工作在近空间的低层,靠静升力驻空,由太为其提供能源动力。平流层飞艇能长时间定点驻空,时间长达数月或数年,非合作为新型信息平台,用来进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通信中继、区域预警和区航等[24]。

设计图,飞行试验,飞艇,主要承包商


图 1-2 HiSentinel-50 飞行试验图局(DARPA)在 2004 年启动的项目,目的是将大型雷达集成到高空无人飞艇构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该项目的主要承包商[28]。ISIS 飞艇的设计图如图示。图 1-3 ISIS 飞艇设计图日本平流层平台 SPF(StratosphericPlatform)计划的可行性研究始于 1998 年,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2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婧;胡利娟;;照亮临近空间的彩虹[J];中国科技财富;2017年10期

2 王博;贺正洪;张晶;;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及跟踪技术分析[J];飞航导弹;2015年11期

3 王宏伦;裴云峰;倪少波;邵星灵;;飞行器无动力应急着陆域和着陆轨迹设计[J];航空学报;2014年05期

4 聂万胜;罗世彬;丰松江;庄逢辰;;近空间飞行器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张剑锋;刘秉华;贾彩娟;;无人机的自动着陆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年12期

6 胡永云;丁峰;夏炎;;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平流层大气长期变化趋势[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7 王明建;黄新生;;平流层飞艇平台的发展及关键技术分析[J];兵工自动化;2007年08期

8 王彦广;李健全;李勇;姚伟;;近空间飞行器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J];航天器工程;2007年01期

9 曹志杰;日本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验证计划的最新进展[J];中国航天;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伟志;李博;;平流层飞艇对地观测应用简析[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军;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上升段及应急返回段轨迹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孙春贞;重复使用运载器末端区域能量管理与自动着陆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媛媛;无人机无动力应急着陆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2 李潘迪;飞翼无人机无动力应急着陆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惠光飞;平流层演示验证飞艇实时仿真系统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杨轻;无人机自主起飞、着陆控制系统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高健;基于平流层平台通信的高速调制解调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34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634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f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