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环氧树脂固化过程中的流变分析及低缺陷成型机制

发布时间:2020-04-26 12:16
【摘要】:先进航天运载器为了实现更大程度的轻量化,关键之一就是减少燃料贮箱的重量,解决办法就是可将目前使用的含金属内衬的复合材料贮箱替换成无金属内衬的全复合材料贮箱。但全复合材料贮箱的渗漏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固化过程中的缺陷是引发微裂纹泄漏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缺陷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固化动力学、固化工艺参数确定、流变学等进行研究,以期望能够得到低缺陷的成型方法。首先,通过固化反应动力学分析,得到AM-8927 A环氧树脂/AM-8927 B固化剂体系的理论预固化温度、理论固化温度、理论后固化温度以及热分解温度。利用Kissinger方程以及Crane方程求得指前因子、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反应级数以及n级固化动力学方程。其次,通过理论分析、流变分析以及非等温DSC方法,初步得到AM-8927 A环氧树脂/AM-8927 B固化剂体系的固化工艺参数,采用两台阶式固化制度,确定了AM-8927A环氧树脂/AM-8927 B固化剂体系的升温速率、低温台阶温度、高温台阶温度、第一个固化台阶的保温时间、第二个固化台阶的保温时间,并提出在第一个固化台阶保温完成后,温度升至第二个固化台阶温度前,采取梯度升温的方式逐步加热制件,当制件固化完成后,采用随炉冷却的方式降温,达到减小内应力的目的。最后,通过对AM-8927 A环氧树脂/AM-8927 B固化剂体系流变性质的分析发现,氧化石墨烯的加入会影响到固化体系的固化过程,并且氧化石墨烯的加入对固化体系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黏度以及损耗因子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在固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影响。随着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加,AM-8927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总体规律。因为黏度的提高,导致真空脱泡处理不完全,试样的内部质量有随着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加而变差的趋势。
【图文】:

效果图,贮箱,轻量化,经济性


可重复使用飞行器(RLV)、低成本飞行器(LCV)等航天器[1]。相比于固体(SPS),液体推进系统(LPS)具有更低的总重和更高的推进效率[2],因此采进系统可显著降低推进系统的规模,从而提高机动性能。液体推进剂中以液氢温推进剂为典型代表,其比冲为 4500m/s,并且燃烧产物为无污染的水,所以液在国际上被普遍作为具有绿色经济、效率较高的化学低温推进剂[3]。根据发达国家公布的载人航天、火星登陆与深空探测等太空活动计划,均将液等低温液体推进剂作为航天运载器的首选燃料[4]。要实现液氢、液氧低温推进运载器上的应用,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制备出符合使用条件的推进剂贮箱。并且剂贮箱在结构重量以及几何容积两个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占比,就拿一次性使火箭作为例子,推进剂贮箱约占结构重量的 60%[5]、占几何体积的 60%-70%,量化技术一直是研究热点。初期时候航天运载器的推进剂贮箱大多数是采用金制造的,其中铝合金是一个典型的金属材料代表,采用铝合金实现减重的途径强度更高与比刚度更高的材料,例如铝锂合金[6],但是由于金属材料制造的贮然比较大,导致航天火箭的发射、运输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示意图,贮箱,结构组成,示意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可设计性强,并且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和抗振性;(3)由于采艺,能够大幅度的减少组件的数目以及使得装配流程更简单。复合经济性效果如图 1-1 所示[7]。对于贮存常规液体推进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贮箱而言,多数由双层结结构,如图 1-2 所示,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1)防止内部贮泄漏;(2)作为贮箱成型制造时的成型芯模,内衬端部的接头作与连接界面;(3)能够保护外面一层的碳纤维缠绕层不受到内部。外面一层是由碳纤维经缠绕固化而成的复合材料壳体,主要作用力载荷[8]。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323.5;TB332;V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微微;;浅析环氧树脂固化过程的评价方法[J];技术与市场;2013年05期

2 王新民;;应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电老化过程[J];电工技术学报;1988年04期

3 许鑫华,方洞浦,陈贻瑞,赵宁,康德;环氧树脂固化反应中难测参数的间接测定[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年03期

4 汪水平;不同活性酯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影响的研究[J];纤维复合材料;1998年02期

5 蔡长庚;张家亮;;环氧树脂固化不完全的危害[J];印制电路信息;1999年07期

6 潘恩黎,徐伟强,陶家宏;2-VA唑啉化合物与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研究(Ⅱ)[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7 阎长江;环氧树脂固化的动力学和计算机模化[J];化学与粘合;1995年01期

8 张宝华;叶俊丹;陈斌;翁燕青;张玲;王夏琴;;固化温度对环氧树脂固化物性能的影响[J];塑料工业;2009年09期

9 李书宏;梅雪凝;罗永明;郑知敏;黄伟;徐彩虹;;聚硅氮烷/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研究[J];有机硅材料;2008年01期

10 何培新,肖卫东;环氧树脂固化物的阻燃化研究[J];辽宁化工;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向东;Endo Takeshi;;双氰胺-环氧树脂固化反应机理的新见解及其应用[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2 何履平;;环氧树脂固化物缺陷分析[A];第四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1年

3 李枝芳;刘耀;张淑娇;;酚醛树脂对环氧树脂固化产物性能影响的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4 雷州桥;容敏智;章明秋;;基于可逆双硫键的自修复型环氧树脂[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4分会:流变学[C];2014年

5 胡高平;高杰;王升涛;何培新;;环氧树脂固化物户外老化性能的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暨学会华中地区分会第十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郭婵;赵瑾朝;李建新;吴世臻;解孝林;曾繁涤;;超声波在线监测环氧树脂固化反应过程[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9)[C];2007年

7 马天信;张多太;;DMP—30在环氧树脂固化体系中的应用研究[A];第八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8 刘耀;李枝芳;张茂利;张淑娇;;酚醛活性酯的技术进展[A];第十九届中国覆铜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9 张多太;张曦;;辩证思维指引我们开创国内外未见报道的新聚合物、新理论、新的环氧树脂固化技术[A];第十五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暨学会华中地区分会第十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浩;黄澜;隋刚;杨小平;;双酚A型环氧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分子模拟研究[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 高分子理论计算模拟[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进;CMC/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及工艺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2 刘巧燕;环氧树脂用潜伏型固化剂的合成及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郑芸;环氧真空压力浸渍绝缘树脂的制备与性能[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振国;环氧树脂固化过程中的流变分析及低缺陷成型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王垒;盆式绝缘子烘箱结构优化与自加热模具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3 蔡晓霞;微波作用下双酚-A型环氧树脂固化行为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4 张满;新型阻燃环氧固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7年

5 张凤娟;环氧树脂固化过程及其介质损耗因数测试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6 庞建勋;含芳香醚砜链段的环氧树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房晓;船用新型多功能胶泥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8 许虹霞;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微胶囊化及其对环氧树脂固化行为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9 杨雪琴;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刘泽坤;X射线检测对电力设备环氧树脂影响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41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641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0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