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基于表面粗糙度的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附面层控制

发布时间:2020-05-19 19:42
【摘要】:实验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PACKD-A低压涡轮叶型损失及附面层特性的影响.实验分别在定常来流与非定常条件下进行,非定常条件下的上游尾迹通过运动的圆棒来模拟.粗糙叶片通过在光洁叶片表面切槽,埋入砂纸制作成型.叶型损失与吸力面载荷使用气动探针与壁面静压孔结合压差传感器来测量,附面层流场使用热线探针来测量.结果表明:覆盖5.2%吸力面弦长(起始于44.3%吸力面弦长,终止于49.5%吸力面弦长),粗糙高度为8.82μm的控制方案在非定常条件下效果最佳,该方案可在整个考察雷诺数范围内(3×10~4~12×10~4)降低叶型损失;覆盖19.5%吸力面弦长(起始于30%吸力面弦长,终止于49.5%吸力面弦长),粗糙高度为20.91μm的控制方案在定常条件下效果最佳,该方案可在低雷诺数范围内(小于8×10~4)降低叶型损失、扩大叶型正常工作雷诺数范围,但在高雷诺数下(大于8×10~4),却带来了一定的额外损失.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岩梅,周自力,孙志刚,何英;核翼比法进行表面粗糙度的标定及测量[J];航空计测技术;2002年02期

2 柳青松;表面粗糙度的自动确定[J];制造业自动化;2002年09期

3 李伯奎,刘远伟;表面粗糙度理论发展研究[J];工具技术;2004年01期

4 王文卓,李大勇,陈捷;表面粗糙度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研究概况[J];机械工程师;2004年11期

5 何超琼;表面粗糙度知识问答[J];上海计量测试;2005年05期

6 胡凤兰;高为国;董丽君;邱建友;;表面粗糙度的综合评定及混合谱模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董敬知;;正确理解应用表面粗糙度[J];机电技术;2006年01期

8 万志坚;;非接触式表面粗糙度识别方法的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6年10期

9 隋文涛;;新国标表面粗糙度参数的评定程序[J];工具技术;2006年12期

10 胡凤兰;董丽君;高为国;;利用激光散射原理测量零件的表面粗糙度[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德岩;彭胜商;;表面粗糙度光学测试技术现状及展望[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2年

2 张大舜;;机加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A];第三届十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潘永强;杭凌侠;吴振森;王鹏;;离子轰击对光学表面粗糙度的影响[A];中国真空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伏德贵;庞英伯;袁道成;杨维川;;非接触式激光表面粗糙度兼位移测量装置[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5 李振宗;;铸造表面粗糙度及其测量方法的研讨(摘要)[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6 韩进宏;张先峰;王运凯;;表面粗糙度数据采集与处理C++算法研究[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吴越;张清东;刘军;戴江波;;冷轧带钢表面粗糙度实测研究[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8 陈曙光;刘平;田保红;;HPb61-2.5-0.5-0.2黄铜切削表面粗糙度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六次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9 张淑敏;朱京涛;王风丽;张众;沈正祥;王占山;周洪军;霍同林;;极紫外多层膜基底表面粗糙度综合表征技术[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韩进宏;张先峰;王运凯;;表面粗糙度频谱分析C++算法设计[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西曲矿 白栓柱;表面粗糙度形成原因及降低措施[N];山西科技报;2004年

2 刘友存 译;奥钢联冷轧厂带钢表面粗糙度的在线测量[N];中国冶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娜;表面粗糙度对高精度微波电子装备电性能影响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徐晓梅;反射式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孔内表面粗糙度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高昭;基于空间平均静态及动态散斑法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单英春;EB-PVD Ni-Cr薄板沉积的多尺度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德伟;基于新一代GPS的表面粗糙度规范与评定技术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王文卓;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铸造表面粗糙度三维评价[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3 卢男;铸造表面粗糙度三维评价体系建立及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4 刘睿诚;激光选区熔化成型零件表面粗糙度研究及在免组装机构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李红华;滑枕内孔加工表面粗糙度光纤式测量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6 孟繁禹;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在线测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于昊;冷轧钢板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

8 石米娜;基于分形几何的轴类零件表面粗糙度检测[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果;基于斜射式散射法的曲表面粗糙度检测原理及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10 朱亮;便携式车削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开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71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671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3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