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航空无刷直流电机轴承疲劳寿命的研究
【图文】:
实际飞机上电机的主轴轴承破坏的形式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轴承预紧不当引发轴承失效。这是由于非预期的预紧所产生,使轴承产生附加轴向载荷,引发轴承早期失效,如图1.1~图1.4所示。由图可知,轴承内外圈沟道均已严重剥落,内圈局部滚道碾压变深且偏向轴台肩一侧,保持架断裂为四块,10粒钢球有2粒呈碎块状。图 1.1 外滚道剥落形貌 图 1.2 内滚道剥落变形形貌图 1.3 保持架碎断磨损形貌 图 1.4 钢球碎块形貌(2)异常轴向力引发轴承失效。轴承在工作过程中承受异常的轴向力,该轴向力很可能是由于轴承装配不当产生的,使得轴承内、外套圈沟道均出现了严重的剥落。剥落位置均偏离轴承内、外圈沟道的沟底,并且内、外圈沟道的剥落位置相对分布在沟底两侧,偏离沟底位置较大,呈现明显的“爬坡”现象,,如图 1.5 和图 1.6 所示。图 1.5 轴承内圈沟道剥落形貌 图 1.6 轴承外圈沟道剥落形貌
第 1 章 绪论轴承失效原因分析飞机上电机的主轴轴承破坏的形式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承预紧不当引发轴承失效。这是由于非预期的预紧所产生,使轴承荷,引发轴承早期失效,如图1.1~图1.4所示。由图可知,轴承内外剥落,内圈局部滚道碾压变深且偏向轴台肩一侧,保持架断裂为四2粒呈碎块状。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V24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德林;姜涛;何玉怀;刘春江;陶春虎;;浅论国内航空轴承的失效问题[J];失效分析与预防;2015年05期
2 贺光宗;陈怀海;贺旭东;;一种多轴向随机激励下结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5年07期
3 吴志荣;胡绪腾;宋迎东;;基于最大切应变幅和修正SWT参数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4 任付娥;王优强;;乳化液润滑轧辊轴承的弹流润滑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2年12期
5 孟彩茹;卢博友;;基于PSD的随机载荷下振动疲劳寿命估算[J];机械设计;2009年05期
6 蒋培,张春华,陈循;多轴载荷对疲劳裂纹的影响[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5年01期
7 金奕山,李琳;随机振动载荷作用下结构Von Mises应力过程的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4年03期
8 张洪武,廖爱华,张昭,陈金涛;具有界面热阻的接触传热耦合问题的数值模拟[J];机械强度;2004年04期
9 马杰,于奇志;用有限元法计算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损耗[J];防爆电机;2003年02期
10 张洪武,顾元宪,钟万勰;稳态传热与接触耦合问题解的唯一性与迭代算法的振荡性[J];机械强度;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施雷;井眼轨迹控制工具组合轴承力学与疲劳寿命研究[D];长江大学;2017年
2 尹旭;缸盖热可靠性工程设计基础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闫晓亮;高速滚动轴承的混合润滑性能及疲劳寿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4 徐东;球轴承疲劳剩余寿命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江善林;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损耗分析与温度场计算[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明珠;结构振动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梁群;角接触球轴承的热特性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黄义科;基于频域的多轴随机振动疲劳寿命预测[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艾思源;滚动轴承温度分布及润滑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徐长明;电动车用电机损耗及温度分析[D];辽宁工业大学;2013年
5 王腾;热—应力耦合作用下的深沟球轴承疲劳寿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肖江成;超高速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设计与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7 任钦;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磁场与温度场计算[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72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67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