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InSAR干涉定标与DEM重建技术研究
【图文】:
第一章 绪论叠掩的难题。1988 年及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很多商业实用研究开始迅速崛起。2011 年四年的时间内,意大利研制并发射了系事方面实现了首次应用。卫星分辨率高,在灾各个领域展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雷达遥感卫星-TerraSAR-X,于 2007 年由德国d Raumfahrt, DLR)成功发射[24],这为 InSAR靠的高分辨率数据。2010 年,另一颗 X 波段的 TerraSAR-X 卫星构成编队飞行模式[25],编队,解决了传统 InSAR 处理中时间、空间基线损精度 DEM 保驾护航。TanDEM-X 系统编队示
(a)卫星示意图 (b)北京地区影像图图 1.2 环境一号卫星示意图及其获取的影像图2016 年 8 月,我国又成功发射了另一颗民用卫星—高分三号(GaoFen-3,GF-星[32],这颗卫星意味着国内科技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这是第一颗国内研制的 C 波段卫星,,极化模式丰富,成像方式多样,能够实现大幅宽、高分辨。高分三号卫星提供了丰富的民用 SAR 遥感数据,在我国海陆资源分析和检测面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图 1.3(a)是高分三号卫星示意图,图 1.3(b)是卫星获取的地区的影像。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44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超,杨清友;干涉雷达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7年04期
2 濮国梁,杨武年,郑平元;干涉雷达遥感技术及其在地学信息提取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李新武,郭华东,刘浩,王长林;干涉雷达在获取地震同震位移场中的应用[J];地震;2002年02期
4 王鹏;徐亚明;徐进军;肖潇;;地基干涉雷达变形监测信号静杂波去除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4年10期
5 刁建鹏;黄声享;;地面干涉雷达在建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9年09期
6 郭泾平,彭军,向茂生;干涉雷达在DEM测量中的精度影响及处理方法[J];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7 李新武,郭华东,李震,杨虎;干涉雷达地表相干特性分析及土地类型分类[J];高技术通讯;2002年05期
8 张景发;;差分干涉雷达方法研究及在强震形变精确测量中的应用[J];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2004年00期
9 徐亚明;王鹏;周校;邢诚;;地基干涉雷达IBIS-S桥梁动态形变监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3年07期
10 杨清友,王超;干涉雷达复图像配准与干涉纹图的增强[J];遥感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孙建宝;梁芳;石耀霖;徐锡伟;沈正康;;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Mw7.5级地震干涉雷达同震形变场的线弹性源参数反演[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贵武;唐伶俐;;影响InSAR技术应用的因素及其最新发展[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苗放;梁军;叶成名;杨智翔;;用干涉雷达技术提取数字高程模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郭子祺;;大陆地震动力过程差分干涉雷达监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艳;伍吉仓;;ALOS卫星PALSAR数据在上海沉降监测中的应用[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6 杜顺季;田径;;基地SAR大气校正方法分析与比较[A];变形与安全监测理论与实践——2014工程测量分会与矿山测量专委会年会论文精选[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秋生;星载干涉SAR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4年
2 黄昭权;小数据集差分干涉雷达地表形变监测[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鲁焕;星载InSAR干涉定标与DEM重建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刘淼;地面干涉雷达技术在桥梁动态检测中的应用[D];北京建筑大学;2016年
3 于勇;基于网络规划的干涉雷达相位解缠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4 刘艳;地面干涉雷达IBIS-L红石岩堰塞湖边坡监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74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674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