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可变桨距微型涡桨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15:44
【摘要】:微型燃气涡轮发动机作为一种特殊的航空发动机,已经广泛应用于无人机、巡航导弹以及航模领域。具有燃油量和可调桨距角输入的微型涡桨发动机试验系统是航空发动机建模、多变量控制和先进控制规律的理想研究平台。传统大型发动机的变桨距机构较为复杂,对于微型涡桨发动机来说成本高且安装空间有限,因而市面所售的微型涡桨发动机都是定桨距的。本文建立了可变桨距微型涡桨发动机试验平台,并在该试验平台上开展了控制器设计、建模与控制规律研究。论文基于德国SPT10微型涡桨发动机搭建了带可变桨距机构的试验平台,设计的变桨距机构实现了桨距角的自由调节。在分析原装控制器的基础上自主研制了电子控制器,并开展了台架试车,成功实现了微型涡桨发动机的可靠起动,并进一步在慢车以上状态实现了基本的燃油和桨距角双变量控制,其中,燃油采用开环供给,用来控制发动机功率水平,桨距角作为闭环控制量控制螺旋桨转速保持恒定,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在燃油输入改变时可以保持螺旋桨转速恒定,误差不超过1.37%,控制精度高。为了降低在变桨距微型涡桨发动机试验平台上直接开展先进控制规律的研究风险,本文设计了硬件在环仿真系统,并阐述了关键部件接口模拟器的软硬件设计方法。为了提高硬件在环仿真系统的仿真置信度,本文提出了改进的动态系数法并建立了基于开环台架试车数据的变桨距微型涡桨发动机数学模型。在核心机转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将发动机输出功率设计成螺旋桨转速与核心机转速为自变量的函数,然后通过转子动力学方法迭代求解获取螺旋桨转速模型的方法。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与试车数据的误差不超过8%,并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涡桨发动机变转速控制的设计思路。首先分析涡桨发动机稳态特性图中各个工作点耗油率、功率和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关系,在稳态特性图中规划出工作线作为发动机推力管理系统(ETMS)的设计依据。然后采用参考模型滑模多变量控制算法设计控制律来控制发动机转速跟随ETMS给出的转速指令。论文还研究了最小耗油率工作线的寻优,并与ETMS设计方法和参考模型滑模多变量控制算法结合设计了变转速控制系统,将其应用到微型涡桨发动机模型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通常采用的恒转速控制系统相比,可以使平均耗油率下降2.37%,同时该方法可以使飞行员只需通过一个手杆来操纵涡桨飞机,可以大大减轻飞行员的操作负担。
【图文】:

发动机,涡桨发动机,微型涡喷发动机


可变桨距微型涡桨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本文通过建立可变桨距的微型涡桨发动机试验平台获取了发动机试车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微型涡桨发动机建模与控制展开研究。1.2 可变桨距微型涡桨发动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2.1 微型燃气涡轮发动机为了具有更好的隐身性能、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更低的成本,巡航导弹、无人攻击机、侦察机、精确制导炸弹等先进武器将向小型化发展,,而微型涡轮发动机作为这些武器的小型化的可选动力之一,备受各国关注。国外对微型涡喷发动机研究较早,目前已经研制出很多型号的微型涡喷发动机,如 JetCat 公司的 P-80 Hammer,美国 GWN(Golden West)公司的 FD3/67LS,RAM(R.A. Microjets)公司的 RAM 500/750、T60/T100,法国 JPX 公司的 T-260K、T-260P、T-250P,日本的 SophiaJ-850、J-450、J-450S,荷兰 AMT 公司的 Olympus、Pegasus、Pegasus 等[10][11]。随着加工工艺和材料的发展,一批先进的微型涡喷发动机不断呈现,目前推重比已经超过 10,比如捷克的 TJ100 和美国哈密尔顿标准公司的 SWB-100 发动机[12],分别如图 1.1 和 1.2 所示。

发动机,涡桨发动机,微型涡喷发动机


可变桨距微型涡桨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本文通过建立可变桨距的微型涡桨发动机试验平台获取了发动机试车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微型涡桨发动机建模与控制展开研究。1.2 可变桨距微型涡桨发动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2.1 微型燃气涡轮发动机为了具有更好的隐身性能、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更低的成本,巡航导弹、无人攻击机、侦察机、精确制导炸弹等先进武器将向小型化发展,而微型涡轮发动机作为这些武器的小型化的可选动力之一,备受各国关注。国外对微型涡喷发动机研究较早,目前已经研制出很多型号的微型涡喷发动机,如 JetCat 公司的 P-80 Hammer,美国 GWN(Golden West)公司的 FD3/67LS,RAM(R.A. Microjets)公司的 RAM 500/750、T60/T100,法国 JPX 公司的 T-260K、T-260P、T-250P,日本的 SophiaJ-850、J-450、J-450S,荷兰 AMT 公司的 Olympus、Pegasus、Pegasus 等[10][11]。随着加工工艺和材料的发展,一批先进的微型涡喷发动机不断呈现,目前推重比已经超过 10,比如捷克的 TJ100 和美国哈密尔顿标准公司的 SWB-100 发动机[12],分别如图 1.1 和 1.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23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瑞军;周剑波;黄波;皮星;;涡桨发动机控制技术演变及趋势[J];航空动力;2019年04期

2 李佳妮;唐正佳;阮华波;吴静敏;;涡桨发动机方案阶段经济可承受性分析[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6年05期

3 张正国;;两款新型涡桨发动机[J];国际航空;2009年08期

4 ;加普惠发布全新涡桨发动机[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5年12期

5 ;中航工业牵手赛峰成立全新合资企业 打造民用涡桨发动机部件世界级供应商[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4年17期

6 瞿立生;民用涡桨发动机发展综述[J];国际航空;1997年08期

7 张旭;任新宇;秦正;;涡桨发动机一体化建模与控制系统动态仿真[J];测控技术;2019年04期

8 张二虎;焦毅;;一起涡桨发动机顺桨停车故障探究[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7年07期

9 牟锦辉;朱宇;原博;;涡桨发动机最优加速控制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1年04期

10 马东阳;贺象;郭青林;;涡桨发动机螺旋桨的初步选型[J];装备维修技术;201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荣珍;;某型涡桨发动机外场低温起动困难原因分析与改进[A];航空装备维修技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2 李雨桑;陈玉春;;三轴涡桨发动机控制规律设计及高度速度特性研究[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九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三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S03吸气式与组合推进技术[C];2018年

3 成浪永;刘正强;王运知;;某涡桨发动机一级主动齿轮模态试验与分析[A];2016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4 王震;石彦军;郑淞仁;;某型涡桨发动机的状态趋势监控分析[A];探索 创新 交流(第7集)——第七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上册)[C];2016年

5 陈斐;张书虎;;涡桨发动机顺桨系统故障分析[A];航空装备维修技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6 徐志刚;吕凤军;陈良峰;陈荣;;涡桨发动机涡轮导向器内环失效分析[A];2011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姜晓武;杨金广;刘艳;张飞豹;;微型涡桨发动机涡轮设计及变工况性能分析[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九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三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S03吸气式与组合推进技术[C];2018年

8 聂卫健;许炼;邓旺群;唐广;;某涡桨发动机高压涡轮盘破裂试验故障分析与试验验证[A];第八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8年

9 杨春来;张秋贵;曹丹;李耀;;某涡桨发动机起动过程建模与仿真研究[A];2016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10 孙广华;;国外远程轰炸机发动机的发展[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艾伦;GE公布先进涡桨发动机三维模型[N];中国航空报;2017年

2 记者 马丽元;中航工业携手赛峰共同研发新一代民用涡桨发动机[N];中国航空报;2014年

3 胡勤 编译;赛峰计划研发大型涡桨发动机[N];中国航空报;2013年

4 普林斯;GE将研制新型民用涡桨发动机[N];中国航空报;2012年

5 薛飞;H80涡桨发动机获得俄罗斯型号认证[N];中国航空报;2012年

6 张征;GE透露两个发动机项目[N];中国航空报;2009年

7 边际;H85发动机为领航150提供动力[N];中国航空报;2012年

8 高翔;GE新型涡桨发动机在捷克进行全功率和最大转速运转[N];中国航空报;2019年

9 张征;普·惠开始研制支线客机用先进涡桨发动机[N];中国航空报;2010年

10 通讯员 文广;我国建成涡轴涡桨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N];中国航空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夏天乾;可变桨距微型涡桨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黄勇;涡桨发动机综合控制规律设计与验证[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3 彭慧兰;基于0D/2D耦合计算下的涡桨发动机总体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4 胡思宁;某涡桨发动机燃烧室部件强度与寿命计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93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693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b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