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弯度自适应机翼前后缘结构设计
发布时间:2020-06-04 22:47
【摘要】: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无论军用还是民用领域,传统的固定外形飞行器已经难以满足相关要求,科学家们希望设计一种新型飞行器,能通过改变自身的外形姿态来适应各种复杂的飞行条件,并在完成飞行任务时保持良好的飞行性能,这便是变体飞行器。变体机翼,作为变体飞行器的主要变形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飞行条件改变自身形状和结构布局,从而改善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和飞行性能。新型变弯度自适应机翼,可以通过设计柔性前后缘装置,实现机翼前后缘的无缝过渡,高效改变翼型弯度,从而达到提高空气动力特性,减小风噪声和燃油消耗等目的。本文对一种新型柔性变弯度自适应机翼前后缘装置的结构设计原理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首先,对柔性前后缘的结构设计进行了变形原理分析和变形方案设计对比,对前缘翼肋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方案分析比较,以及相关驱动变形方案分析设计;对后缘偏转变形的驱动、滑动以及相关传动和连接过渡等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设计。然后,对根据变形方案确定的机翼模型进行了相关飞行工况和指定状态下的流场分析和气动载荷计算。接着,在CAITA软件和ANSYS软件中分别对变弯度自适应机翼前后缘结构进行了具体的零部件设计和强度校核,以及最终的装配设计。最后,对基于液压控制的柔性前缘和基于电机同步控制的柔性后缘控制系统进行了相关的控制方案设计。
【图文】:
图 1. 1 Ader 的仿蝙蝠翼变体飞行器 图 1. 2“Wright FlyerⅠ”变体飞行器1914 年,美国 Edson 在研究变体扭曲机翼时,发表了一篇有关可变后掠翼概念的专利。,由美国文森特 加斯特斯 伯内利设计的GX-3 伸缩机翼变体飞机成功首飞,并取得一系变体机翼的专利成果。1931 年,由前苏联研制并成功试飞的 MAK-10 伸缩式变体机翼,3 所示,可通过套筒式伸缩机构,使机翼翼展和面积都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提高飞行速度。1932 年,前苏联 Shevchcnko 等人研制的“IS-1”亚音速战斗机,如图 1.4 所示,采翼变体技术,使其在巡航时可以将双翼进行折叠,变成单翼,从而满足不同飞行状态要少飞行阻力,并提高飞行效率。图 1. 3 套筒式伸缩机翼 MAK-10 图 1. 4 折叠翼战斗机IS-1
图 1. 1 Ader 的仿蝙蝠翼变体飞行器 图 1. 2“Wright FlyerⅠ”变体飞行器1914 年,美国 Edson 在研究变体扭曲机翼时,发表了一篇有关可变后掠翼概念的专利。,由美国文森特 加斯特斯 伯内利设计的GX-3 伸缩机翼变体飞机成功首飞,并取得一系变体机翼的专利成果。1931 年,由前苏联研制并成功试飞的 MAK-10 伸缩式变体机翼,3 所示,可通过套筒式伸缩机构,使机翼翼展和面积都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提高飞行速度。1932 年,前苏联 Shevchcnko 等人研制的“IS-1”亚音速战斗机,,如图 1.4 所示,采翼变体技术,使其在巡航时可以将双翼进行折叠,变成单翼,从而满足不同飞行状态要少飞行阻力,并提高飞行效率。图 1. 3 套筒式伸缩机翼 MAK-10 图 1. 4 折叠翼战斗机IS-1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V224
本文编号:2697083
【图文】:
图 1. 1 Ader 的仿蝙蝠翼变体飞行器 图 1. 2“Wright FlyerⅠ”变体飞行器1914 年,美国 Edson 在研究变体扭曲机翼时,发表了一篇有关可变后掠翼概念的专利。,由美国文森特 加斯特斯 伯内利设计的GX-3 伸缩机翼变体飞机成功首飞,并取得一系变体机翼的专利成果。1931 年,由前苏联研制并成功试飞的 MAK-10 伸缩式变体机翼,3 所示,可通过套筒式伸缩机构,使机翼翼展和面积都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提高飞行速度。1932 年,前苏联 Shevchcnko 等人研制的“IS-1”亚音速战斗机,如图 1.4 所示,采翼变体技术,使其在巡航时可以将双翼进行折叠,变成单翼,从而满足不同飞行状态要少飞行阻力,并提高飞行效率。图 1. 3 套筒式伸缩机翼 MAK-10 图 1. 4 折叠翼战斗机IS-1
图 1. 1 Ader 的仿蝙蝠翼变体飞行器 图 1. 2“Wright FlyerⅠ”变体飞行器1914 年,美国 Edson 在研究变体扭曲机翼时,发表了一篇有关可变后掠翼概念的专利。,由美国文森特 加斯特斯 伯内利设计的GX-3 伸缩机翼变体飞机成功首飞,并取得一系变体机翼的专利成果。1931 年,由前苏联研制并成功试飞的 MAK-10 伸缩式变体机翼,3 所示,可通过套筒式伸缩机构,使机翼翼展和面积都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提高飞行速度。1932 年,前苏联 Shevchcnko 等人研制的“IS-1”亚音速战斗机,,如图 1.4 所示,采翼变体技术,使其在巡航时可以将双翼进行折叠,变成单翼,从而满足不同飞行状态要少飞行阻力,并提高飞行效率。图 1. 3 套筒式伸缩机翼 MAK-10 图 1. 4 折叠翼战斗机IS-1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V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奇;徐志伟;;SMA驱动变体机翼后缘结构力学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2 张音旋;邱涛;王健志;;一种柔性蒙皮设计技术及其在后缘变弯度机翼结构中的应用[J];航空科学技术;2012年05期
3 耿向忠;;液压系统控制的特点及应用前景[J];科技资讯;2011年35期
4 廖炎平;刘莉;龙腾;;几种翼型参数化方法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3期
5 朱华;刘卫东;赵淳生;;变体飞行器及其变形驱动技术[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0年02期
6 李哲;葛文杰;赵飞;;拓扑优化技术在机翼前缘设计中的应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年10期
7 黄杰;葛文杰;杨方;;实现机翼前缘形状连续变化柔性机构的拓扑优化[J];航空学报;2007年04期
8 张颖;步进电机与交流伺服电机性能对比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4年03期
9 张永新;能像鸟一样飞行──NASA研究柔性变形机翼飞机[J];国际航空;2001年06期
10 丁镇;姚晓先;;脉宽调制系统中调制信号延迟对电机控制系统的影响[J];战术导弹控制技术;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利平;基于压电泵驱动变后缘弯度机翼结构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王鹤飞;柔性变体机翼机构的构型综合与分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顾娜;基于步进电机的自适应机翼驱动系统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97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697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