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超越离合器楔块的精密成形及表面强化研究
【图文】:
1.2.1航空超越离合器的主要结构形式与发展现状目前航空用超越离合器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滚柱式超越离合器、弹簧式超越合器和斜撑式超越离合器。滚柱式超越离合器以滚柱为承载元件,利用其楔合作用传扭,是最早应用于空领域的超越离合器。其结构如图 1-1 所示,滚柱离合器由内星轮轴、外环、圆柱子、预紧弹簧和弹簧销组成。离合器的内星轮上具有平直结构与滚柱接触,弹簧 机构给滚柱一个恒定的弹簧力,使滚柱与星轮、外环保持稳定接触。当外环相对星轮向传扭方向旋转时,摩擦力与弹簧力的协同作用使滚柱在内星轮与外环之间紧,内星轮和外环同步运动,离合器进入传扭工作模式。当外环相对于内星轮向越方向旋转,,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滚柱从楔紧状态脱开,内星轮与外环的运动分离根据结构的不同,滚柱式超越离合器可以将内轴或外环加工成星轮结构,其基本作原理相同。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有两端径向尺寸大、中间径向尺寸小的特点,采用该结构的目的在于安装于输出轴之间时,弹簧两端与输入-输出轴形成过盈配合而中间部位形成间隙配合。入轴与输出轴的相对旋转方向使弹簧扩张时,弹簧整体扩张中间部位径向尺寸与输入-输出轴接触,进入扭矩传递状态。当输入轴与输出轴的相对旋转方向使收缩时,弹簧处于打滑摩擦状态,输入轴与输出轴运动脱离,离合器进入超越。弹簧式离合器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传动能力高的优点。但受限于材料性工精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国内弹簧式超越离合器还处于概念阶段尚未能获得实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少龙;李泽强;李继锋;李媛媛;王高峰;;单向超越离合器在汽车中的应用[J];汽车工业研究;2018年06期
2 郭鑫;王玉飞;沈倩;;滚柱式超越离合器失效分析及结构优化[J];科技资讯;2017年16期
3 陈锐;黄温虹;张翔;;无动力外骨骼靴搭载超越离合器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4 郭显成;苏毅;王虹淋;袁博;;波力发电装置超越离合器的扭转刚度计算[J];机械传动;2015年02期
5 郜怀朋;曲秀全;;基于ANSYS双向超越离合器的接触强度分析[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5年02期
6 徐专政;;浅谈电起动超越离合器工作原理[J];摩托车技术;2012年02期
7 徐专政;;电启动超越离合器不耐用怎么办[J];摩托车;2012年06期
8 权秀敏;吴林;孙淮陵;杨晶;;安全超越离合器的创新设计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9 严宏志;顾俊;何明生;;强制连续约束超越离合器楔块疲劳寿命分析及楔块结构优化[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11期
10 孙强;梁尚明;蒋立茂;莫春华;;滚柱式超越离合器的多目标模糊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瑛;毛志高;康文萃;崔建军;关克明;;超越离合器在抽油机上的应用[A];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宁夏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安子军;曲志刚;李海滨;;摆动滚柱式超越离合器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翁氪峗;王人成;贾晓红;刘启栋;罗志增;;电动假手的自增力机构[A];第七届全国康复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素芬;熊志民;孟咬其;龙国凌;邹伟成;;摩擦式阻力放大链及其在物料搬运中的应用[A];面向21世纪迎接物料搬运技术新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赵鹏云;黄茂林;向成宣;;基于脉动值恒定的脉冲发生机构的创新与设计[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杨红英;孟庆伟和他的大超越离合器[N];中国工业报;2006年
2 张天宽;强化自锁性能 延长使用寿命[N];中国信息报;2010年
3 北包;“超越”就是不断研发的过程[N];中国包装报;2004年
4 郭平辉;自动差速锁[N];中国汽车报;2000年
5 通讯员 许立柱邋本报记者 秦凌昊;任德睦:创业超越梦想[N];咸阳日报;2007年
6 记者 刘杰 通讯员 许云;民建咸阳市委走访会员企业[N];各界导报;2011年
7 刘一珉;我市南方轴承首发申请获通过[N];常州日报;2010年
8 ;专利复审委员会审查决定选登[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
9 张潇;秦都五举措促中小企业迅猛发展[N];咸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宗晓明;航空超越离合器楔块的精密成形及表面强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鹏;可控超越离合集成系统的设计方法与非线性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3 于长淼;双超越离合器式电磁馈能阻尼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曹民;新型车用悬架高度自动调中装置的设计验证及仿真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杨勇;COT式自动变速器及其换挡特性与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辉;一种凸轮离合器的设计分析[D];厦门大学;2017年
2 胡凯杰;超越离合器外圈近净成形加工关键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3 李娇;汽车新型超越离合器转速控制主从动力换向研究[D];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17年
4 黄谢鑫;双向可控超越离合器传动模式下动力学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孔令亮;多模式新型超越离合器的设计仿真与实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6 魏东;环式超越离合器自锁机理研究及新型张环式超越离合器的研制[D];重庆理工大学;2016年
7 吴启山;超越离合器齿轮轴冷挤压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8 苏福莲;斜滚柱超越离合器的力学特性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李可夫;斜撑式超越离合器楔合过程接触分析及动态测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靳旭新;四相六杆脉动式无级变速器机构运动仿真及动力分析[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03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703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