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平流层飞艇氦气压缩机设计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03:54
【摘要】:平流层飞艇平台广阔的应用前景吸引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飞艇长期驻留在平流层时,会反复经历昼夜变化,白天温度升高时需要利用高空压缩机构将主气囊内适量的氦气压缩至超压氦气囊中,实现对艇囊内外的压差调节。平流层氦气压缩机设计技术是实现飞艇长期驻留高空的关键技术之一。本论文依据飞艇定点停留时压缩机入口的设计参数和设计指标,对平流层氦气压缩机进行了设计与性能研究。首先介绍了压缩机的主要分类和设计方案的选定,通过编写C++程序,对设计压缩机进行热力计算,最终确定了设计采用双级离心压缩机。根据热力计算得到压缩机各截面上的气动参数和结构参数,采用BladeGen软件进行叶片造型,利用UG完成各部件的三维建模。叶轮作为压缩机的主要部件,需要对其进行流动特性分析和结构强度分析。本文利用ANSYS-CFX对叶轮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叶轮的流场和压力场分布合理,初步满足设计要求;文中运用Workbench平台中的Static Structural模块对叶轮进行了结构静力分析,运用Modal模块对叶轮进行了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叶轮的结构强度满足要求。
【图文】:

飞艇,调压系统,副气囊,氦气


背景气静力学,传统软式氦气飞艇的压力调节一般是由主气囊(氦气)及副气旨是保持艇囊内外压力平衡,维持飞艇艇囊的形状。飞艇依靠氦气与空静升力,依靠副气囊充放空气实现升降。飞艇升空前,主气囊充满氦气飞艇上升过程中,,副气囊的排气阀自动打开,随着大气压力下降,氦气副气囊将空气放出,维持囊体外形基本不变。当副气囊中空气排空时,,如果继续往上升,艇囊会胀破。此时可以利用风机等机构向副气囊中受力平衡,并且停留在此极限高度。如果飞艇需要下降,则需要向副气加飞艇重量,或者释放一定量的氦气减小升力。假设传统飞艇可以长期历昼夜温差变化,只能通过不断向副气囊充放空气实现,然而,平流层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极易凝结在阀门处,所以传统的调压机制无法实驻留。飞艇新型调压系统包含三个气囊:主气囊、副气囊和超压氦气囊,以及入超压氦气囊的压缩机,系统如图 2.1 所示。

可变容积,容积式压缩机,压缩机,中气


(1) 高度 h=20000m ;(2) 温度 T=216.65K;(3) 进出口压差 ΔP=7000Pa;(4) 氦气流量 G=0.308m3/s(0.00342kg/s);2.3.3 压缩机增压比确定在平流层(11km<h<20km),大气压力随高度计算公式:P=22631.8 exp [-(h-11000)/6340] (2.1)取气囊工作压差为 500Pa,则进口压力 P=(5.473+0.05)≈5.53 kPa;增压比 π=(ΔP+P)/P≈2.16 (2.2)2.4 压缩机分类及对比压缩机是一种将气体压缩同时提升气体压力的机械[40],其广泛应用在暖通空调、冷冻循环、供工业驱动动力、石油化工、天然气输送等多种领域。按照压缩气体的原理不同,压缩机通分为容积型和速度型两大类,如图 2.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V2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志鹏;沈伟;于复磊;;基于Vista CCD的高增压比离心压气机设计和性能计算[J];科技资讯;2015年16期

2 尹君驰;李新;贾明印;;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压缩机叶轮模态分析[J];当代化工;2013年07期

3 王莲英;杨柳;张功学;马翔;;平流层飞艇的关键技术探讨[J];飞航导弹;2013年07期

4 麻彦;吴建华;;基于CFX的离心泵内部流场三维数值模拟[J];山西水利科技;2013年02期

5 关振群;宋洋;杨树华;刘万青;吕军;王鄢;程耿东;;离心压缩机叶轮静强度分析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严天宏;梁嘉麟;李青;;压缩机的现状、发展及新型技术展望[J];压缩机技术;2011年01期

7 何琳琳;;平流层飞艇关键技术与自主控制技术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10年01期

8 朱明正;袁卫星;花严红;;基于CFX软件设计离心压缩机三元叶轮[J];风机技术;2009年06期

9 吴海燕;张朝磊;黄淑娟;;半开式离心压缩机叶轮叶片单向流固耦合分析[J];风机技术;2009年04期

10 王松涛;杜鑫;陈莹;徐立民;马胜远;;高负荷氦气压气机的气体流动特点与改型设计[J];核动力工程;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傅剑;施锦;丁怀况;姜春;藤健;;氦气纯化设备在系留飞艇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金芷;半开式叶轮离心压缩机气动性能优化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梁奇;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多级离心压缩机气动设计与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3 付建国;多级离心泵流固耦合动力特性分析[D];扬州大学;2014年

4 韩山河;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流场分析与强度振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5 汪杰;基于UG的压气机叶轮造型系统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磊;压缩机多级叶轮转子系统的静动强度及气动载荷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7 张辉;多级离心压气机设计软件开发及其在双级离心压气机设计中的应用示范[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8 杜志永;大型离心压缩机密封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04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704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e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