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折叠翼飞行器变形过程飞行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14:47
【摘要】:相较于常规飞行器的固定气动特性,可变形飞行器可以根据飞行环境和任务目标的变化改变机翼结构,保证飞行器优异的飞行性能。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可变形飞行器的课题研究逐渐深入,可变形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和建模方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展。考虑到可变形飞行器气动参数的时变特性和系统模型的非线性特征,目前针对可变形飞行器的控制研究尚不深入。本文针对一类折叠翼飞行器,利用机翼变形改变飞行器气动性能,开展了变形辅助机动的飞行控制问题研究。首先,研究了一类折叠翼飞行器的气动参数建模与非线性动力学建模问题。通过气动仿真软件DATCOM计算了飞行器的气动参数,并经过拟合得到了包含折叠变形参量的气动函数模型。分析折叠翼飞行器的运动特性,建立了包含变形参量的非线性运动方程,仿真分析了无控状态下的折叠翼飞行器响应特性。其次,针对折叠翼飞行器非线性运动方程,建立了表征运动特性随着折叠参量变化的纵向线性变参数模型。基于飞行器LPV模型,提出了仿射参数依赖Lyapunov函数的鲁棒变增益控制法设计在无复合干扰情况下折叠翼飞行器的增稳控制器,仿真验证了所采用控制方法的可靠性和优越性,并且分析了机翼折叠对系统飞行性能的影响。针对复合干扰情况,设计了滑模干扰观测器,在实现变形过程稳定的同时保证了系统鲁棒性能。最后,研究了折叠翼飞行器的辅助机动问题,建立了利用折叠辅助机动的折叠翼飞行器的模型,同时设计了飞行控制器。将折叠角变化作为附加控制输入,设计了一种基于反馈线性化的非奇异动态终端滑模控制器(NDTSMC)。姿态跟踪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折叠辅助机动的折叠翼飞行器机动性和抗扰能力比传统飞行器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V249.1
【图文】:

航空飞行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绪论.1 引言从古至今,人类憧憬着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翱翔。1783 年 10 月,法国人罗齐尔利用热让人类第一次“飞”上天空。到二十世纪初期,一架名为“飞行者 1 号”(图 1.1(a)所示飞机在美国北卡莱纳州试飞成功。飞机的制造者莱特兄弟用自己的智慧实现了人类的梦想开启了人类“征服”天空的时代。经历了一个多世纪,飞机从早期的螺旋桨式变成了现在气式飞机歼 20(图 1.1(b)所示);从低速到亚声速到超声速以及现今仍在研究的高超声行器。在这一百多年来,飞行器的材料、结构、动力与控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飞行器的也大大提高,同时能满足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姿态,飞行器,机翼,航空飞行器


在这一百多年来,飞行器的材料、结构、动力与控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飞行器的也大大提高,同时能满足的要求也越来越多。(a) “飞行者 1 号” (b)歼 20图 1.1 航空飞行器但是,现今飞行器多以传统的固定翼为主,飞行器的性能也遇到了瓶颈。为了能够突破,很多学者提出设计出类似鸟类的飞行器,如鹰的起飞、机动等不同的飞行姿态(如图 1.2)过改变机翼的结构模仿鸟类飞行来扩大飞行包线,提升飞行器的性能,并且能够利用机翼形满足不同的飞行要求[1]。“变体飞行器”的概念也由此而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晓荣;陆宇平;殷明;;展向变形飞行器机翼扭转时的鲁棒飞行控制与分析[J];电子设计工程;2014年10期

2 刘玮;陆宇平;殷明;;折叠翼飞行器气动建模及变形稳定控制律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4年08期

3 殷明;陆宇平;何真;;变体飞行器LPV建模与鲁棒增益调度控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4 庄知龙;陆宇平;殷明;;基于CFD的一种变形翼亚声速气动特性仿真分析[J];飞行力学;2013年02期

5 邵朋院;吴成富;马松辉;毛保磊;;基于LPV鲁棒输出反馈控制的变形无人机暂态控制律设计[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6 徐国武;白鹏;;翼型连续变形过程中非定常气动特性研究[J];力学季刊;2012年02期

7 杨文超;杨剑挺;王进;杨基明;徐庶民;凌鹏;;变弯度机翼准定常流动分离特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2年05期

8 郭秋亭;张来平;常兴华;赫新;;变形飞机动态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1年06期

9 陈钱;白鹏;陈农;李锋;;滑动蒙皮变后掠无人机非定常气动特性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徐世许;马建敏;;不确定多变量线性系统的快速收敛Terminal滑模控制[J];上海航天;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文强;LPV系统鲁棒变增益控制研究及其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李中健;大包线飞行控制系统鲁棒设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滕腾;可变体飞行器受载变形控制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2 郭淑娟;可变体飞行器的飞行协调控制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7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727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6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