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气膜孔角度对单排孔射流气膜冷却特性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4 08:39
【摘要】:涡轮外环位于发动机涡轮机匣和涡轮叶片之间,起到保护发动机机匣免受高温流场侵蚀和减少泄漏流动的作用。外环结构和附近燃气流动特点决定了外环表面既有复合角射流,又有逆向射流气膜冷却。有关气膜孔角度的研究局限于气膜孔小转角或单纯逆向射流,与涡轮外环对应的大转角射流气膜冷却未见报道。复合角气膜冷却特性的研究可以为优化涡轮外环圆柱孔射流气膜冷却设计提供数据支撑。为探讨气膜孔角度对圆柱孔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了射流角为15°、45°和75°,转角分别为0°、60°、120°和180°圆柱孔在不同吹风比的气膜冷却效率。结果表明:三种射流角中,射流角15°具有最佳的气膜冷却效率和展向覆盖面积,其中60°转角具有最高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三种射流角下,转角180°结构都随着吹风比的增加,冷气展向覆盖范围增加,气膜冷却效率提高。转角0°结构随着吹风比的增加,冷气展向覆盖范围减少,气膜冷却效率降低。射流角75°结构下,转角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较小,漩涡结构明显,容易使冷气脱离壁面;转角180°结构具有最稳定的气膜冷却效率,三种吹风比下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差异在10%以内。为提高涡轮外环气膜冷却效率,在孔槽结构基础上提出圆孔-半椭圆槽结构。为揭示圆孔-半椭圆槽结构强化冷却的机理,数值模拟研究了圆孔-半椭圆型槽组合结构下游流场、温度场及气膜冷却效率。分析了不同吹风比下半椭圆槽深度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吹风比0.5和1.5时,和锯齿槽相比,半椭圆槽更容易形成反向对漩涡,半椭圆槽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提高5%-119%。随着半椭圆槽深度的增加,孔间区域的气膜冷却效率提高,展向气膜冷却效率分布更均匀。吹风比0.5时,槽深度对半椭圆槽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很小,三种槽深的差距在15%以内。吹风比1.5时,半椭圆槽深度为0.5倍孔径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最佳,分别比槽深度为0.25倍和0.75倍孔径的半椭圆槽高55%-107%和2%-16%。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V231
【图文】:

昆仑,发动机


防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航空发动机作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航空工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世界各国政治、军事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十三五期间,国家列出一百个重大专项,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列在第一位,可见国家对“两机”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加速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为把我国建设成航空强国而不懈努力奋斗!建国初期,国家工业基础薄弱,仿制生产了涡喷-6、涡喷-7 等型号发动机,实现了航空发动机的独立生产。昆仑发动机(图 1.1)是我国首个完成设计,制造,试飞整个过程的涡喷发动机,为之后的发动机设计流程起到了指导作用。为了实现发动机的自主研发,科研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拥有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太行发动机。图 1.2 为太行发动机,太行发动机是三级涡扇发动机,具有大推重比,主要装备在歼-11上。随着航空发动机推力的增加,涡轮前温度不断提高,目前四代发动机涡轮前温度已经达到 1800K,远远超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熔点,这就需要实施有效冷却措施来保证发动机能够正常运行[1,2]。

太行,发动机


防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航空发动机作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航空工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世界各国政治、军事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十三五期间,国家列出一百个重大专项,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列在第一位,可见国家对“两机”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加速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为把我国建设成航空强国而不懈努力奋斗!建国初期,国家工业基础薄弱,仿制生产了涡喷-6、涡喷-7 等型号发动机,实现了航空发动机的独立生产。昆仑发动机(图 1.1)是我国首个完成设计,制造,试飞整个过程的涡喷发动机,为之后的发动机设计流程起到了指导作用。为了实现发动机的自主研发,科研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拥有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太行发动机。图 1.2 为太行发动机,太行发动机是三级涡扇发动机,具有大推重比,主要装备在歼-11上。随着航空发动机推力的增加,涡轮前温度不断提高,目前四代发动机涡轮前温度已经达到 1800K,远远超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熔点,这就需要实施有效冷却措施来保证发动机能够正常运行[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英,王先炜;比较研究多种气膜冷却模型的冷却效果[J];航空动力学报;2002年04期

2 徐靖中,葛绍岩;弯曲壁面离散孔气膜冷却数值计算[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3年01期

3 徐靖中,姚永庆,贾建国,葛绍岩,邹福康;凸表面单排孔30°喷射气膜冷却流场近场特性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4年02期

4 姚永庆,夏彬,葛绍岩,邹福康;双排离散孔在凸表面上气膜冷却有效温比的传质实验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1986年01期

5 张鸣远 ,陈学俊 ,邹福康 ,葛绍岩 ,徐靖中 ,陈时钧;双排叉排孔气膜冷却特性研究 (二) 绝热有效温比[J];航空动力学报;1990年01期

6 江涛,刘松龄;曲壁气膜冷却数值计算的研究[J];航空学报;1991年05期

7 朱惠人,许都纯,刘松龄,王宝珑;簸箕形排孔气膜冷却实验研究[J];航空学报;1997年05期

8 蒋雪辉,赵晓路;非定常尾迹对叶片头部气膜冷却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05年04期

9 张树林,王洪斌;多斜孔板气膜冷却性能试验研究[J];航空发动机;2005年03期

10 姚玉;张靖周;李永康;;带三角形突片气膜冷却结构换热特性的数值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安江;;新型气膜冷却孔的数值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秦晏e

本文编号:2740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740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c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