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浅槽孔气膜冷却规律及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19:56
【摘要】:气膜冷却性能的提高对航空燃气涡轮热端部件综合冷却效果的提升具有主导作用。浅槽型气膜孔可以利用热障涂层的涂覆过程制备而成,相对于其他异型孔更易于实现工程应用;浅槽结构中还可以集成扇型或复合角喷吹等形状相对简单的气膜孔型,具有进一步提升冷却能力的潜力。基于此,本文针对平板横向槽、锯齿槽及椭圆槽孔气膜冷却特性展开规律性和优化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搭建了平板浅槽孔气膜冷却实验台,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展开典型工况下的浅槽孔气膜冷却效率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圆形孔只在低吹风比下有较高的冷却效率,随着吹风比的增加,冷却性能不断降低;浅槽孔相较于圆形孔,冷却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吹风比越高,提升效果越明显;三种浅槽结构中,锯齿槽由于槽弯角的导流作用,气膜覆盖性能最好,横向槽次之,椭圆槽气膜冷却效率明显低于锯齿槽和横向槽。在此基础上,以实验模型为基准,建立了浅槽孔气膜冷却数值计算模型,并对不同湍流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发现Relizable k-ε模型配合增强型壁面函数计算精度最高;同时为了更好的与实验结果进行比对,研究了气膜孔板导热效应对整体冷却效果的影响,发现当导热系数小于0.4W/(m·K)时,导热效应对冷却效率的影响可以忽略。针对平板浅槽孔气膜冷却进行了变工况数值计算研究,分析了热力参数和浅槽结构参数对浅槽孔气膜冷却效率和流量系数的具体影响规律。对于横向槽,随着吹风比的增加,冷却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0.75d(d为气膜孔径)的槽深所对应的最佳吹风比为1;随着槽深度的增加和槽宽度的减少,气膜冷却效率不断提高。对于锯齿槽,0.75d槽深时所对应的最佳吹风比为1.5,槽深度的增加和槽弯角的减少都能提升气膜冷却效果,在本研究中,槽宽度对气膜冷却效率影响不明显。对于椭圆槽,存在一最佳面积比(椭圆槽出口面积/圆孔面积),偏离该面积比越大,冷却效率越低。对于三种浅槽孔,流量系数均随吹风比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与圆形孔相比,浅槽孔流量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发展了一种耦合支持向量机和遗传算法的浅槽结构优化方法,以支持向量机作为代理模型,引入遗传算法进行全局寻优。针对0.8和1.6吹风比下的平板锯齿槽进行了优化,以槽深、槽宽和槽弯角作为设计变量,选取面平均绝热冷却效率为目标函数。通过优化,低吹风比工况下面平均冷却效率相较于初始结构提升了8.75%,高吹风比工况下的冷却效率提升了70.5%;优化后气膜孔下游肾型涡对被削弱,反肾型涡对被加强。优化结果表明了支持向量机代理模型和遗传算法在气膜冷却结构优化的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235.1
【图文】:

冷却能力,提升技术,途径


冷却能力

变化趋势


涡轮进口温度变化趋势

示意图,气膜冷却,示意图,抑制机理


气膜冷却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学卫;朱克勤;信伟;赵月;;采用气膜冷却的燃烧室流场数值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8年08期

2 张陆新;南春雷;尤国林;韩震宇;;横流通道对气膜冷却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年13期

3 刘岚菲;董若凌;施红辉;沈伟杰;陈伟;谢凯;;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不同复合角气膜冷却实验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7期

4 万超一;饶琨;饶宇;许亚敏;;缝槽入口形状对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5 吉桂明;;激波对气膜冷却效果产生影响的计算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0年06期

6 徐国强;田宁;陶智;丁水汀;罗翔;邓宏武;;液晶测温法对平板气膜冷却的实验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7年05期

7 朱惠人,许都纯,刘松龄,王宝珑;簸箕形排孔气膜冷却实验研究[J];航空学报;1997年05期

8 刘军;航空发动机气膜冷却孔的打孔工艺[J];航空发动机;1995年02期

9 姚永庆,夏彬,葛绍岩,邹福康;弯曲壁面上离散孔气膜冷却均匀性的实验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1988年02期

10 李长林;火焰筒波纹气膜冷却结构设计方法[J];航空动力学报;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上官燕琴;王娴;李跃明;;气膜冷却掺混机理的大规模高性能数值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周益典;朱惠人;;涡轮叶片气膜冷却特性计算模型研究[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四十届技术交流会暨第四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S07发动机热管理相关技术[C];2019年

3 黎阳;秦飞;王明皓;景婷婷;李文强;;高马赫来流条件下的气膜冷却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四十届技术交流会暨第四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S07发动机热管理相关技术[C];2019年

4 丁浩林;易仕和;杨跃;付佳;王小虎;;超声速气膜冷却试验和数值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5 王文三;唐菲;徐建中;;1+1/2对转涡轮低压动叶前缘气膜冷却的非定常特性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付佳;易仕和;王小虎;葛勇;朱杨柱;;高超声速钝头体表面超声速气膜冷却的试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李勃澳;张建伟;向纪鑫;孙冰;;火箭发动机喷管扩张段超声速气膜冷却数值模拟[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四十届技术交流会暨第四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S07发动机热管理相关技术[C];2019年

8 苏彩虹;;高速飞行器光学窗口气膜冷却的稳定性和气动光学分析[A];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9 张留欢;徐惊雷;赵琳;裘云;赵磊;郭孝顺;;串联式TBCC单边膨胀可调喷管气膜冷却方案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戴韧;赵志军;王宏光;杨爱玲;;涡轮气膜冷却流动与传热机理的基础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南航新疆维修基地 陈建忠;浅谈发动机的适情维护[N];中国民航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晓婷;燃烧驱动DF/HF激光器燃料预热及气膜冷却型增益发生器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8年

2 林晓春;透平叶片气膜冷却及冷气掺混损失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8年

3 Prasert Prapamonthon;不同湍流强度下热障涂层对导向叶片气膜冷却影响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4 蒋雪辉;非定常尾迹对气膜冷却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4年

5 韩振兴;热敏液晶测温技术及其在平板气膜冷却实验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袁锋;带前缘气冷的旋转涡轮流场实验与数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张惠;1+1/2对转涡轮流动特性分析及其气膜冷却流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8 王文萍;燃气轮机高温部件对流/导热/辐射耦合的流动传热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9 常国强;正弦型波纹壁面气膜冷却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柯招清;高温燃气涡轮叶片的内部冷却和脉动气膜冷却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萌;火焰筒气膜冷却及异形扰流层板-狭缝气膜冷却特性数值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白uG;包含超声速条件的喷管与塞锥壁面冷却技术初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3 冯红科;浅槽孔气膜冷却规律及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4 陈佳伟;涡轮冷气非定常脉动喷射的流动与冷却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5 杨钦;气膜冷却结构对高压涡轮导叶冷却及气动性能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6 李乐;DBD等离子体诱导涡影响气膜冷却结构的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7 胡骥;旋流进气逆向射流气膜冷却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8 杨卓君;燃气涡轮气膜冷却的优化设计与气热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9 王佳亮;颗粒物沉积对气膜冷却特性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0 王鑫;复杂涡结构下气膜冷却的传热和流动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59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759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6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